迎接事毕,各部官员回城更衣后,回各自衙门办公,只有一小撮官员被皇帝召见,来到太极宫西侧御书房门前等候。
每日日朝后,时常又有小朝会,今日皇帝率百官出城迎接国师回朝,故而取消日朝,在这位勤勉政事更超先帝的当今天子登基以来,只有极少的几次。
天子勤政,是国家幸事,更是万民福祉。
皇帝李晟回宫沐浴更衣,换上一身干爽宽松锦袍,端坐在御书房宽大的金丝楠木桌案后,几位大臣在司礼掌印太监曹臻授意下鱼贯而入。
往常能够参与小朝会的,雷打不动都是那仅有的几位打个哈欠都能让举国震动的本朝权柄最重的大臣,首辅沈牧自不必说,尚书令谢尧也位列其中,门下侍中周如晦,再往下就是未必每次都齐聚的六部尚书。
今天的小朝会来了三位年轻的新面孔,分别是吏部考功司郎中蔡雨全、兵部武选司郎中陈穆、刑部奉天清吏司郎中谢镇。
几位大臣都被天子赐坐绣墩,蔡雨全、陈穆和谢镇资历不够的年轻官员自然是恭敬站立在后。
小朝会上皇帝李晟先是和几位大臣讨论了今年立春以来有关各地官员考评的事项,还有漕运改革的具体措施,言谈之余偶然涉及盐政,都是一经传出,就会牵扯朝中各方势力,乃至波及全国的大事。
今年除夕,皇帝李晟改元嘉定,已经传出了明显信号,吏治、漕运、盐政三事皆会面临改革,尤其是漕运和盐政,多年以来都被门阀暗中操持,日进斗金,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
当然,改元更加隐晦的一层意思,只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主官知道,一系列明里暗里眼花缭乱的削藩举措,也将于今年悄然开始。
除了出身清河谢氏这种一等一豪阀的谢镇,由于自身家族熏陶多年的底蕴,还能面圣处变不惊外,蔡雨全和陈穆这种通过科举鱼跃龙门的寒门子弟,就要紧张拘束得多。
蔡雨全还好,皇帝说起年春官员大评的时候,还需要仔细认真做好记录,恰好掩饰紧张,陈穆就显得无所事事多了,一直低头看着自己崭新的官靴,强作镇定。
皇帝李晟喝了口茶,看了眼谢镇,笑问道:“谢卿,许久不见,一路辛苦,新缝制的正五品白鹇官袍可还喜欢?”
如果不是知道谢镇的身份,皇帝这样冷不丁问这么一句,与谢镇官帽子差不多大小的蔡雨全和陈穆早已吓得汗流浃背。
笑意温淳的谢镇谢恩道:“启禀陛下,尺寸之功,不足一提,新官袍合身得很,陛下厚爱,谢镇定当不负皇恩,再立功勋。”
举止言谈之中,尽显世家大族风范,皇帝微笑着点头。
又看向兵部武选司郎中陈穆,柔声问道:“陈卿,今年中秋武选恩科,准备得如何了?”
陈穆急忙润了润嗓子,恭敬答道:“启禀陛下,自陛下年初选定京城虎贲营校场作为武选场地之后,兵部已拨银十万两重修校场,新校场端午前后便能修缮一新。”
“另外,十大宗门的选送弟子名单也已经全部由各地官府交与兵部入档,待清明过后,定于昌州万剑堂的比试选拔结束,今年武选的名单就能呈交陛下过目。”
皇帝突然好奇问道:“江湖的比试选拔,是那宗门选拔后的落榜之人,对于殿试角逐基本无望,十大宗门选送之中,猜测谁能夺得殿试前三甲呢?”
陈穆思索着答道:“启禀陛下,臣尚不能猜测,据说十人之中以万剑堂赵纳吉、龙泉剑宗宋明理、四方剑林许知远在江湖名气最盛,呼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