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态度,表露无疑。
对于选哪个做太孙妃,太孙是无所谓的。在让人打听了一下,发现新城侯家风简朴,元氏也不是个爱铺张的人之后,太孙就更满意了。
话说新城侯若是知晓此事,怕是做梦都会笑醒。然后就把史鼐给供起来,晨昏一叩首,早晚三炷香。
——作为勋贵里混的最好的一个,史鼐可是勋贵里的标杆。他的崛起,让许多懒散度日的纨绔被父祖收拾地哭爹喊娘,生无可恋地重新拾起了武艺书本。却也让许多有志向的佩服之至。
这其中,王子腾是一个,新城侯元芳也是一个。
而且,和王子腾功利性的目的不一样,他之所以学习史鼐的简朴,纯粹就是因为,他本人是史鼐的迷弟。
他女儿成了太孙妃,最让元芳觉得荣幸的,不是太孙的地位高,而是太孙是史鼐的学生。
这不,在女儿得选太孙妃之后,元芳已经是第五次叮嘱女儿了:“史尚书乃是太孙的老师,日后我儿嫁入东宫,一定要尊重史尚书,万不可怠慢。”
元婠娘恭恭敬敬地应了:“父亲,女儿省得了。”
实际上,她心里却在暗暗叹气。
——有一个心怀偶像的爹,她真是太难了!
不但平日里要听爹爹说史大人的各种光辉事迹,栓婚对象成了太孙之后,原本是全家人一起听的,就变成了她爹给她开小灶。想想一脸同情却掩不住幸灾乐祸,偏又一脸深沉地对她说“辛苦了”的的哥哥和妹妹,元婠娘更想抓狂了。
是,史大人是很厉害,特别是变相地提高了民间女子的地位这一点儿,更让她佩服。
但这种事情,就像吃东西一样。再好吃的东西,日日吃,月月吃,年年吃,也会腻的好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