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说,你错在哪里了?”

刘贵急忙道:“即便没有君臣之份,欠债还钱也是天经地义的。孩儿不该忘恩负义。”

见他果然是知错了,刘母才慢慢平息了怒火,语重心长地说:“咱们虽是穷苦人家出身,但你爹娘一辈子也没做过亏心事。儿呀,人穷不怕,就怕志短呐!”

“孩儿惭愧。”刘贵羞愧至极,但转瞬间又为难起来,“可是,纵使省吃俭用地攒了三年,还差四十几两的缺口,一时之间,叫孩儿到哪里去凑呢?”

刘贵倒是也有几个至交。

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他教好的,几乎个个都是两袖清风的人。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四十两也不是小数目,一时之间,谁能拿出来?

“这……”刘母也有些为难,沉吟了许久,还是坚定地说,“有多少,就先还多少。我看当今圣人不是那等刻薄寡恩的,应当会宽容一二的。”

刘贵听了母亲的话,当即就包了一百五十两的散碎银子,到户部去销账了。

说来也是巧了,那日坐镇户部的,正是刚从刑部调过来的左侍郎贾敬。

贾敬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刘贵一见是他,便有些踌躇,觉得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但进都已经进来了,人来人往这么多人看着,叫他再出去,他也干不出来这事儿。

正进退维谷间,贾敬已经看见了他,目光一闪,便起身迎了上来:“原来是刘大人来了,今日户部是贾某主事,刘大人有事,就跟贾某来吧。”

“贾大人,刘某……”是来还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