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林如海也不着急。
毕竟,六部之中,有品级的官员是有数的,但那些没有具体品级的书吏,却是多的很。
既然这一个不肯为他所用,那他就找另一个嘛。
虽然不是祠祭司做惯了的,但这些书吏不比官员们每几年都要调动一番,他们一旦进入了哪个部门,那是一辈子都要呆在里面的。
礼部的书吏很多,但需要做的事就那么多,能抢到的固然要想法子保全自己还不容易得来的权利,那些抢不到的也未必就甘心。
他们平日里虽然不会冒头,但却会默默地学习,充实自己,以便机会到来的时候,可以迅速抓住,挤掉同僚,取而代之。
因此,林如海稍稍露出了点儿意思,立时就有一个姓文的和姓苏的书吏向他靠拢。
文书吏与苏书吏都不是小年轻了,但三十出头的年纪,在仕途上也称不上大,还有敢拼一拼的勇气。
再加上常年不得志,这一回靠向林如海,也是孤注一掷了。
林如海考察了几日,见二人对礼部各司的事物虽不说了如指掌,但什么事儿该怎么干却也门儿清。
他就知道,这两个不是混日子的人。
因此,他私下里承诺二人,日后外放的时候,如果二人愿意,可以跟着他一块儿,先做几年幕僚,等到了合适的机会,会安排他们做属官。
吏和官之间,有一道极深的分水岭,若是没有人提携,像他们这种小吏,一辈子也别想跨过这个分水岭。
如今林如海承诺了愿意提携他们,哪怕说的模棱两可,也值得两人拼上一拼了。
苏书吏因家离衙门比较近才,平日里回家会比较晚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