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就说他们向圣人汇报太子日常起居的时候,便大有文章可做。

有时候,变换一下措辞,或者事把两件事禀报的顺序颠倒一下,没事也能弄出事儿来。

然后,贾敬就趁机说了自己在家待下人们和善,身边的事若是有哪点儿不合意的,都不用他开口,自有下人们去告诉了母亲。

贾敬点到即止,太子却是一点就透:对哦!孤如今选的路子,日后少不了要受些委屈。而且这些委屈还不能白受,都是要让父皇知晓的。可无论是诉屈还是告状,自己做都太掉价,还是得有人替孤向父皇说。

因而,这些日子,太子不光对兄弟们和颜悦色的,对宫人们也和善多了。

那些宫人们虽也有心眼,但比起众皇子,却更容易攻克。

以太子的身份,有时候只是随手施恩,对这些奴才来说,可能就救了自己一条命。

这些天下来,太子再没有去找圣人抱怨过,但圣人却对太子的锲而不舍,还有那些皇子们的不领情了如指掌。

一开始,圣人还看着乐呵,但时日久了,就难免觉得底下这些儿子们不省心。

——太子是长兄,又是储君,纵然以往有些小错,可他如今都已经放下身段了,尔等还如此计较,当真是不敬兄长,不敬储君!

太子收复宫人,初见成效。

作者有话要说:□□给皇后定位次这个,参考的是宋□□赵匡胤。赵匡胤有三个皇后,分别是元后贺氏, 继后王氏和第三任皇后宋氏。

贺氏虽是发妻,但她在赵发迹之前就死了,然后赵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娶了大家千金王氏,并在登基后就册封王氏为皇后。然后过了好几年,才不情不愿地追封了贺氏为孝惠皇后,还明旨说了贺氏的地位不如王氏。

第三个皇后宋氏死的时候,已经是赵光义在位了。然后,赵光义与大臣们商议之后 就认为宋皇后生前母仪天下,地位应该高于没有母仪天下的贺氏。于是,贺氏在太庙的位次又降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