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那位小宋如今只是个副教授职称,才30出头年纪,是傅教授的助理。
后世关于傅高义教授,在中国也流传过一些段子——其实都不能叫段子,应该说是真实的趣闻。
说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有些当时还只是中国地方上省直级别一把手的官员,去哈佛交流的时候,有个白人教授站起来提问:请问您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那个中国要员回答道:在哈佛,这样的问题还用问我?你应该去问傅高义呀。
然后满场抑制不住发出低笑,直到有人偷偷告诉那位中方的地方要员:刚才问你的那个白人就是傅高义。
可见,这位傅主任在当时,已经是中国人眼里最懂东亚问题的美国专家了。
当然,哈佛的费正清研究中心跟乔治敦华尔士外交学院的有关研究中心,专注的问题不一样,前者更多专注于历史学和社会学,后者注重的是国际关系、外交利用潜力。
傅高义跟顾骜分宾主坐定之后,就开始随口聊一些关于中美文化认同和文化误解的问题。顾骜也知道,面前这俩人,有可能相当于后续他在美国的一些资本动作的“签证官”了。
虽然法律没有规定他要配合的义务,但还是让对方真心相信顾骜是真心相信中美可以长期合作的比较好。
聊了大约15分钟后,傅高义率先提出了第一个攻击性的问题:“顾,你跟我也算是这个世界上对中美之间异同最了解的几个人之一了。你觉得,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因为文化误解而产生摩擦的最大可能性,在哪里呢?”
对方也不说今年开始,美国人有点想搞事情,只说是文化误解。
顾骜想了想:“我觉得美国人最大的问题,是从来没有试图去理解过一个没有重复博弈历史的文明。但相反,我们中国人经过开放后的这七八年时间,已经充分理解了重复博弈框架。这里面的差异,很容易导致美方得寸进尺,而我们中国人民素来是爱好和平,希望求同存异稳定发展的。”
傅高义想了想,陷入了一会儿沉默,然后才长叹道:“我没想到你最关注的居然是这个点,你选择从两个国家的历史积淀、是否有重复博弈的传承基础,来解读两国互相试探的轻重尺度?中国人果然很有以史为鉴的戒心。”
第779章 代入错误变量
什么是重复博弈?顾名思义就是同样结构的博弈过程,会被重复很多次。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政治,重复博弈都是信用的基础。
用一句毫无经济学和社会学基础的人都听得懂的人话来翻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