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动手了,才知道哪儿哪儿不顺,都是水土不服,商业基础设施和信用环境太差了。我就随便举个例子吧,前两年在美国,看到美国人有商业供应商的黄页系统,有企业客户级别层面的电视购物招商,有邮购和样品寄送担保……
那时候乍一看真是热血沸腾,想回国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你想,光是咱吴越省,就有多少中小加工企业,想把产业分工更细,但有独门绝活的找不到需求,有需求的找不到能揽事儿的。要是跟美国人那样,有便于商业检索的黄页系统,那得多方便?
可一做才知道:国内首先没有信用卡,也没有信用系统。企业间的非标谈判,又不是电话里讲得清楚的,涉及到图纸的,人家也不肯在初步接触阶段就寄蓝图对照,又没传真机……
总之是太超前了,困难一大堆。我觉得指望靠那些瞎胡混的事儿赚钱,几年内是没希望了,只能把招牌清汤寡水挂着。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商业基础设施,而不是盲目学美国人搞交易方式上的创新,那些还太空中楼阁了。
这次,也是看顾哥你在推大哥大,触动了我痛定思痛。我觉得吧,我那些设想,在国内也跟美国人一样普及传真机、企业信用之前,估计是不可能有大发展了。”
马风说得有些不着边际,似乎要反省的点太多。
顾骜听得也有点累,不过幸好他也大致听懂了:马风并没有穿越,也不是想搞电子商务。他只是前两年在美国,学到了一些基于如今美国时代的先进商业中介模式,然后瞎吉波回来乱试,貌似失败了。
具体的因果,顾骜还得慢慢询问诱导,才能搞明白。
“你说慢点儿——你特么这两年又没找我请教过,老子怎么知道你到底在如何瞎混。”
第757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顾骜跟马风聊了喝完足足三壶咖啡的工夫,总算是闹明白了这两年马风究竟走了多少弯路、受了多少坎坷。
原来,马风从82年被安排去了外经贸口后,两年里的经历,倒也跟他平行时空94年去商务有关部门后的经历差不多。在美国,都见识到了那边超越于时代的高效率商业模式,然后大开眼界,想回国做点大事。
“举个最简单的,我在外经贸口,见识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比如,国内因为信息不透明,一个汽车厂,别的都可以自己造或者找到供应商,可是一个万向节不会造,又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其他企业在专门造这个。
然后,可能就要安排一个副厂长、一个供销科长、好多技术员和业务员,全国出差乱跑找货,可能最后差旅费考察费都花了几万块,只是解决了一个‘找到特殊供应商信息’的小问题,这多低效?多浪费钱?
另一边,有能力加工这种零件的小厂,可能一年也接不到几个这种需求,又没钱打广告,渐渐就会产生‘这个东西不值得专门做’的退步念头,久而久之就不坚持了。而如果我们跟美国人一样,有供应商黄页,不说全国的,至少一个省的,那能省掉多少事呢?
做黄页的单位,看似给你做个咨询、联络一下上下家,可能收你几百块咨询费,或者是你采购量小的精密零件,直接给你加到单次采购价上。看似有些厂觉得咨询费太贵,舍不得,但总比你自己满天撒网出差找便宜至少几十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