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虽然看起来确实没什么诚意,却也是时间仓促导致的无奈之举——世嘉从立项到出货,只有四五个月,能把游戏机生产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还有功夫专门再开一条支线任务,做第一方首发独占游戏呢。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款“综合体验机”与“性价比跑分机”之间的战争。虽然顾骜不想黑小米,但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世嘉,类比来说走的正是后世的小米性价比路线。
比天鲲略低的价格、不输的纸面性能指标,所有的劣势,都是很难直观概括的、要中计后才容易发现,怎么看都该能骗到一些消费者入坑。
第492章 百撕不得其解
(申明一下,这几章反复有人说黑华为黑小米。希望大家多增加些姿势水平,就知道各种商业模式和竞争定位,历史上都是反复重演的。我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进行了类比。没说某种商业战略不好。
就像打爱国牌没有错,错的是只打爱国但不注重质量,性价比也没有错,错的是要了性价比后就忽视用户体验。这些是不矛盾的,因为提升用户体验并不会增加生产成本,有时候只是需要领导层重视一下设计,别被纯理工科思维束缚就好了。书中任天堂世嘉寻找自己竞争优势长板的时候,类比了华为小米,可他们的死因是另一侧的短板)
6月28日,世嘉sg-1000游戏机正式发售后三天。
旧金山湾区,位于硅谷的雷德伍德市。
世嘉(美国)公司的总部,如今就坐落在这座小城镇上。
这也是硅谷特色,湾区的无数小镇,都有可能盘踞着形形色色的it电子巨头,而不会全部扎堆聚集到旧金山市区。
世嘉(美国)的掌舵者大卫·罗森,紧张地张罗着公司的日常事务,心情复杂地等待着第一波审判。
大卫·罗森这人,后世的中国玩家肯定是不熟悉的,因为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他只在83年之前的街机时代风光了一下,随后就跟着雅达利崩溃一起完蛋了。后世真正让世嘉这个牌子继续出名的,是世嘉(日本)公司,是中山隼雄。
如今因为历史的微调,大卫·罗森这个已经年过55岁的老人,显然还有机会重新站一下他历史使命的最后一班岗,要是万一赢了,还真能继续发挥余热。
sg-1000游戏机的研发任务,主要是世嘉(日本)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完成的,美国公司只是负责了第一批街机游戏的卡带移植工作,更偏向软件研发。
这也是80年代早期,美日分工的常态。当时日本人在电子硬件的研发能力上,已经超越了美国,美国公司只是在软件方面更占优。
不过,尽管游戏主机是世嘉(日本)研发的,中山隼雄和大卫·罗森在市场投放策略方面,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