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荣很职业病地问:“真不错假不错?我跟你说,我可是做好了功课有备而来的,来之前问劳动部门查了档案,你们县去年编制内的、乡镇集体登记的就业人数,跌了不少呢。听说好几家铜厂被关停合并,编制人数也少了。铁匠矿工这类人呐,最容易出事情,体格彪悍,就跟当年戚继光征兵时候的条件似的,一旦没饭吃,那都是不安定因素。”
吕大民底气一笑:“于局长,您不信那您自己暗访排查、了解民情好了。如今年代变了,一个县一个镇形势好不好,不看编制内就业了。”
于光荣当即拍板、命令小弟:“去,带一个连的人,早上八到十点,把店口镇几个出山的口子都设卡!再带一个连的人,跟我进镇子摸排。”
警察的编制当然不是按连来的。不过于光荣原先在人武、民兵兼过混过,也有那里带来的属下,70年代时国内军警划分不是很严谨,人员流动厉害,所以带来点习气很正常,平时也就这么说话了。
一群穿着便衣、把手枪藏腰带里的,就收敛杀气去摸排了。
在镇子上转了个把小时,于光荣明显注意到情况跟他一开始的预想有所差距。
“一个镇子,工人编制少了好几百个,另外还有好几百个知青去年办了手续就地留下,这么多没活儿干的人冒出来,怎么就没人为非作歹呢?”
于光荣有些想不通。
他按照吕大民提供的户籍单位对照资料,挑了几个他觉得最容易出问题的点,摸排一下。
首先,他找到了镇中心街口、原来镇上铜厂职工扎堆的居民区,观察了一下,找一家乡镇供销社的店员盘问。
他先把人围起来,然后亮出证件。
“同志,有些问题希望你配合——旁边原先镇铜厂的那批人,熟不?”
“熟。”供销社店员头都不抬。
于光荣:“听说去年光这个厂子裁了200来号人,跟县里的铜厂合并了?没人闹事?他们吃什么呢?”
供销社店员居然一脸鄙夷,神秘笑道:“同志,你还有心情管这号闲事?人家脑子活的人,比你们吃公粮的活得痛快呢——呐,就这一条巷子,去年最后几个月,连头带尾到现在半年功夫,出了六七户万元户了。”
83年的万元户,在大城市已经不怎么值钱了。如今万元户的规模,比三四年前起码多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