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页

他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绝对不会干拍脑门的事情。

他很清楚,80年代一个游戏机开发项目,如果已经做到70程度了,拉两条改型线出来,两个项目组齐头并进,研发成本最多也就比单线推进多掏个200万美元而已。

既然如此,不如留个内部竞争的备胎和后手。

新方案要走,旧方案也同步推进,加人不减项。

这样一来,首先是可以观察市场反应,让n的新闻播出去后,把调研反馈也搜集起来,看看消费者对于软驱型买不买账。如果顾骜预料错了,新方案不买账,那就还有个退路。

另一方面,顾骜也要留一个备胎来威胁索尼,威胁盛田昭夫。

因为如果他果断all 了软驱计划,把原来的研发彻底停掉,盛田昭夫知道之后,就能坐地起价卡他脖子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旧的按计划做完,额外多烧200万美元,弄一条改型线出来。

这200万是不能省的,一定要内部竞争才能磨合掉更多潜在的技术问题。

就像后世腾云的网游做得那么大了,做吃鸡手游时怎么也得要舔美光仔两个工作室内部狗咬狗,才能防止懈怠。

只不过,在1980年代早期,全球的软件和电子业公司,连对抗性测试都没完善起来呢,顾骜居然说要搞内部项目组竞争模式,着实让包括舒尔霍夫在内的所有高管非常震惊。

同时又对老板的狠辣、狼性和高瞻远瞩扼腕赞叹不已。

凭良心说,要不是顾骜用他对雅达利的神预言,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立起了威望,今天这事儿绝对不会那么一致通过的。下属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充分信任,说不定还会离心离德。

但顾骜偏偏有了崇高的威望,那些人只能不理解也乖乖执行。

……

第二天,顾骜就请来了盛田昭夫面谈,还是在基辛格的早餐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