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立刻噤若寒蝉。
笔试落选的人,去食堂匆匆吃了点东西,就回来围观,所有人都好奇最终结果,哪怕是自己已经被刷掉了,也要看看到底是谁正式选上了。
院方一时之间压力很大。
数科院的朱院长也不得不亲自抽出时间,去旁听了斯坦福方面的口试,以示对同学们的关心。
虽然他无权打分。
最后的结果,毫无悬念是跟着顾骜干过的人里其中四名,拿到了美国人的名额。
然而第二天一早,就有不服的人跑到朱院长的办公楼底下偷偷贴大字和拉横幅了。
还有人散发小传单,说数科院丧权辱国、任由外国人瞎制定人才选拔标准、把当年苏老院长时期留下的铁骨铮铮都丢了。(苏步青院士历史上当过浙大数科院长,书里的时间是复旦校长。)
一大早,一个姓陈的大牌教授走进朱院长的办公室,为自己带的得意门生鸣不平:“院长!我看了昨天所谓的选拔,那个根本不能代表我们数科院应届生的最高学术水平嘛!
那点花拳绣腿的题目能看出什么来?一点都不涉及数学研究的前沿,而且入选的几个学生一没协助拿过任何科技成果类的奖励,二没参加过省级以上课题、三没有发表过国家级期刊论文——
而我们数科院其他优秀学生里,做到过这三条的,怎么说也有十几个。我们不能由着洋人资本家的好恶乱来啊!咱追求学术独立的骨气哪里去了?”
第321章 钱老的面子值这个价
站在后人的立场看,陈天明教授和叶茂盛等人的“抗争”,简直是可笑。
但1981年国人的立场,大致上就是如此。毕竟他们没见识过“企业赞助”这种学术交流模式,脑子里没有“谁出钱谁决定人才标准”这根弦。
他们此前见的公费生全都是国家掏的腰包,讲究公正公开。
另一方面,这事儿也要怪斯坦福那边没给他们开上帝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