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直到3年前,布热津斯基前辈辞去教职、去给总统当国家安全顾问后。蒂勒森也恰好熬够了资历年限和学术成果,成了国际关系专业的一名教授。

布热津斯基教授在校时,当过他助手的人不少,蒂勒森并不算受重用提携。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一直继续教书。而其他有些更受重用的,说不定就被引荐去当总统的其他幕僚岗位了。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如今,布热津斯基顾问偶尔回校讲课时、一切公开课的课件录像,都交由蒂勒森进行最终的剪辑和编订、以确认可以公开发布的版本。

前一阵子——主要是9月底、那一波石油行情的剧烈波动终于被稳住后,蒂勒森接到了不少学生的请教,纷纷希望他把7月底时布热津斯基顾问的某一堂国际关系公开课课件的全部素材公布一下。

当时蒂勒森教授有些不解,那节课当时他还没来得及抽时间审——大学里,做课程录像这种活儿,拖两个月是很正常的,一般也没人急着温故。

被答疑的学生们催促后,蒂勒森才注意到了课件里一个不小心拍到的课后素材。

如一个外校的野路子,居然敢质疑布热津斯基顾问的对伊朗策略?并且敢预言布氏的“反秘密外交”策略会导致形势进一步恶化、油价飙升、并且亲自下场重金买涨。

偏偏最后结果还赌对了。

就在蒂勒森研究那个家伙的底细来历时,助手为他送来了《外交评论》。

“蒂勒森教授,这是中国那边的最新最权威国际关系领域学术期刊,《外交评论》。是中国的外交学院办的,这一期还是创刊号呢。”

“谢谢,我会看的。”蒂勒森教授当时还不以为意。

不过一拿起来之后,刚扫了一番最前面的几篇重要论文,他的眼睛立刻就拔不出来了。

他看到的内容,当然与刘校长看到的差不多,但作为专门的学术期刊,《外交评论》上的论文,与普通的文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形成过程都是“传承有序、形成过程可考”的。

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每一部分的成果,是几月份、引用借鉴了哪些内容、从而得出哪些阶段性结论,都是有期刊的学术信用背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