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穗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可惜的?700万户家庭的观众,还少么?能让大伙儿都看,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顾骜之所以惋惜,当然是和历史上《沪江滩》引进时,国内2000万台的电视机保有量在比了。
虽然顾骜完全可以想象,如今有电视机的人家,只要不是小洋楼里的,而是大杂院、或者农村,那妥妥地会让周围邻居都过来围观。
可即使这样放大,平均让每台电视机被5户人家蹭,辐射15个人口,那也才1亿国民看得到《沪江滩》,只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而已。
而电视剧是不可能去纸面媒体或者广播媒体做广告的,做了也白做,社会宣传效应显然要指望别的模式。
“要是能让电视机被成百上千的人看到就好了。”
第213章 到处都是价值洼地
顾骜的随口吐槽,萧穗也没往心里去,只当顾骜又是瞎想。
谁知顾骜是个脑洞大如天的家伙,一旦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敢果断继续往下想。
他想起了一些nhk表现50年代日本社会的年代剧。
不得不说,日本人拍出来的年代剧,多半还是严谨的,日本人195x年的贫穷程度,跟国内198x年几乎一样。
比如有一本堀北真希拍的、题为《乌梅酱先生》的晨间年代剧,穿越前顾骜在b站就刷过。(这里的“先生”是“医生”的意思,日语里写作先生的,包括老师、医生、律师。)
片子里那些50年代的日本人,在电视机刚出现那两年,居然挤在东京的大广场上,几千人围着一台看nhk的节目。
而1980年代的国内情况也差不多,前世顾骜听长辈们聊起那段刚刚百废待兴岁月的社会见闻。就提到过那时去探望义乌、东阳的婺州乡下亲戚,就在婺州火车站的广场上看到过免费公开放的电视机,放过《沪江滩》,每到晚上黑压压围满了一广场的人。
当然了,吴越省在80年代应该算财政状况相对还行的省份。至于内地的贫困省份、地级市的火车站有没有公放的电视机,顾骜没调查过,也就没有发言权。
但是,没有客观条件,顾骜可以适当制造一下条件,他如今有这个实力,而且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