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韩婷的汇报,顾骜已经看出,在他抽离了“天鲲传媒”这个核心的利润创意来源后,汉乐电子无非是一家比普通电子厂利润率更高一些的代工厂而已。
即使未来转产电视机、也能赚钱做大,那也是韩婷经营得法的功劳,顾骜不可能预见。
而这些钱,注定是不如跟着侯赛因总统抱大腿来一波八倍杠杆原油期货赚的。
顾骜决定逐步剥离他手头的低利润固定资产,增加现金流。
第209章 bo
“那对于抽离资金,你有什么具体打算?”韩婷才不会跟顾骜见外,直截了当就奔主题。
“我的总体打算,是希望你主导bo。”
“bo?”韩婷英语虽然很牛逼,但毕竟到企业做事还不满一年,那些花哨操作不可能都认识。
bo这种模式,在美国也就出现了七八年而已。在80年的中国,你去北大找个经济管理类的文科教授,都不一定说得出个所以然。
“anagent buy out,也就是管理层收购。”顾骜坦陈地解释。
“首先,公司账面上现金这么多,你可以以在港设立一家新的纸上公司,向汉乐电子原股东发出要约、允许以集中分红为条件先期抽出资金。
汉乐电子的盈利能力,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手头随便一门生意都比它赚得多,所以我是有可能退出的。而中信信托手上投的项目,比汉乐运营得还好的,应该不多,所以这边的回本速度,他们应该就舍不得了。
你先用慢慢要价的方式,试探出中信方面大致愿意退出的尺度。然后我按照比这个价钱低10~15的估值,出手一小部分股份,形成交易记录的备案。
然后,你就拿着这份备案价格、以及公司的业绩,去找一家在港美资银行,以你待收购的我这部分汉乐股权为抵押、借杠杆债收购。”
管理层收购这种措施的细节,百度上到处都是,顾骜也懒得多解释,太水了。
一言以蔽之,本来这种手段主要是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实际占股比例太低,把公司经营好了个人好处也不多,所以积极性下降、对大家都不好”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