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不过具体的都被图拉津斯基巧妙地拦了下来,可见那些技术商都是愿意出口的,只是要图拉津斯基这个巴统的暗中协查员审过。

随后顾骜又看了好几家,不过没什么兴趣。但只要对方试探地表示“这东西比东宝映画目前最好的还要好”,那顾骜也得装作想买的样子——不然只买那些有可能被挪作军工逆向的东西,就太穿帮了。

毕竟买“瓦格雷”回来当赌船之前,也得真心经营一艘小赌船,才能让人相信你是真经营赌船。否则只盯着航母空壳买,不怀疑才怪了。

但看着这些很可能无法报账的钱,顾骜又很是心痛。

直到下午时分,他到一家给摄影机群做远程无线监视器的公司,听取了一些汇报后,才又发现了一个有点儿意思的东西。

“这玩意儿,好像是‘幼畜’导弹的电视制导设备、拆掉了火控计算机后,拿剩余元器件改的吧?也难怪,美国人觉得‘幼畜’已经服役八年了,有点落后,电视制导这种玩意儿,全天候和抗干扰能力太差。加上美军有绝对制空权,不担心对地导弹的载机在目标上空滞空时间过长会安全性不够,现在好像正在迷信激光制导呢……有点意思。”

顾骜内心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把这东西暗暗加进自己的考察名单里。

反正这也是从来没出口过的,顾骜买回去,也能说是为邵爵士的制片公司争取亚洲第一的硬件条件商誉。

第157章 窗口期

美国人的空地导弹技术布局,在1970年代曾经有过一波价值观上的大转折。

在1960年代,美国空军因为在越南战争中普遍与苏联战斗机交锋不占便宜,所以在空对地弹药的选择上,一度倾向于使用电视制导弹药。

电视制导的精度、全天候性、抗干扰性,都比激光制导差很多。但有一个优势是激光制导不具备的,那就是更容易发射后不管。哪怕飞机飞出几十公里了,机载接收机依然可以收到导弹摄像头的电视信号,并且把控制指令发回去。

而激光制导的导弹,则要求载机在导弹命中目标前,必须始终拿激光器保持照射目标,这就意味着飞机不能装完逼就跑,增加了飞机本身的生存性风险。

越战时美国人的主力还是f-4“鬼怪”这种过时烂货,连米格-2123都干不过,所以电视制导就是为了f-4“鬼怪”装完逼就跑而设计的,“幼畜”ab也赶上了越战最后几年的大显神威。

但进入70年代末,随着美国人对越战痛定思痛后弄的f-14、f-15、f-16这三款战斗机入役,美国空军在制空权方面已经碾压了苏联装备,所以增加战机的火线滞空时间危险不大,他们就开始倾向于搞激光制导。

1970年服役的“幼畜”a型、71年服役的“幼畜”-b型,在军中八年后,于1978年终于被激光制导的c型逐渐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