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觉得这个数据很少,当时国内的重工业国企,产能普遍是这个现状,也算时代特色了。
《历史转折》纪录片中,便提到过北汽这种大厂,79年才生产汽车5000辆,而当时与之谈合资的克莱斯勒,一个厂子有200万辆年产量。
(说句题外话,美国汽车工业就是从1978年开始衰落、然后对华合资寻求产业转移的,后来的鬼城当时就种下祸根了。
79年中美建交时,美方派来的首任驻华大使,名叫伦纳德·伍德科克。此人在当大使之前,是全美汽车工人总工会的主席。卡特总统可能是觉得派一个劳工领袖来当大使,比较容易被社会主义国家接受。
就是此公当工会主席时,为了应对汽车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人失业加重的现状。谈出了一个史上空前绝后优越、把资本家逼上绝路的条款:
“无论此后历年底特律汽车产业自动化程度如何提升,工人薪酬福利开支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977年的现有值”(当年的统计数据是28,也就是卖出100块钱的汽车,28块花在工人工资上)
然后从那一年起,美国三大汽车商一边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一边总工资被强制不许下降、成本奇高。80年代最尖锐的时候,出现过“部分底特律汽车工人年薪70万美元”的奇葩案例,然后十几年里市场统统被日系车占领了。美国工业的亡国肇始于此。)
……
“小顾!我这儿都没货了!你下一批什么时候能发过来?”
被缺货所困扰,韩婷只能打国际长途催促。
她难得觉得新工作非常有意义,已经喜欢上这种奋斗的感觉了,却被后方提供弹药的队友拖了后腿,谁都会不爽。
“韩老师你别急,我刚刚打听过了。下一批200台、5个集装箱货柜,已经在太仓港装箱了,5天后就能到横滨。客户催得急的话,你可以先把合同签了,只收定金、另约交货日期么。”
集装箱货运也是60~70年代刚刚兴起的,如今还算挺新的事物。70年代香江那些新崛起的巨富如包氏等,几乎都是航运业大亨,便是因为赶上了集装箱货轮这波热潮。
而国内此前还并没有可以效率周转大型集装箱货轮的港口基础设施,位于姑苏的太仓港算是开放后的第一个,甚至比深市的蛇口还早。当初设港的目的,就是从日本进口刚立项的宝钢所需的设备。
如今宝钢规划一年了、设备倒是买进来了,却因为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即将陷入“缓建”的困局。相对空闲下来的太仓港运能,倒是便宜了沪江周边其他城市的出口运输。
顾骜耐心地对韩婷解释,他人还在京城,刚刚考完期中考试,并且打通海军装备规划所和兵器工业部那边的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