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而现在,则第一次放开了“没单位要你,你也能自己回城”的口子。

这意味着今年就会有几百万积压在农村的人口会涌回城里,国家自然要允许这些人自谋出路,也就促进了直到81年为止的宽松经济政策。

顾骜赫然发现,他帮马风提前了5年人生进度,却似乎并没有给马风的折腾轨迹制造什么麻烦——经济发展的松紧,是有周期性的。如果投机厉害、治安变差,那就像82、83那样紧一紧。如果失业严重、解决吃饭要紧就先松一松。

本来马风或许要赶上85年之后重新放宽的起飞期,而现在提前了数年,貌似环境还是恰好一样。

顾骜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似乎后世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也是六年左右一个爆发式出英豪的周期。比如99年成立了bat这一波,05年出了face-book,11年再有移动互联网大潮,再过六年则是人工智能风口。

盘整,复苏,起飞,爆热,泡沫,寒冬,一年一个刻度,一次次轮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顾骜只是把马风的人生轨迹,提前了恰好一波周期,只要他该寒冬的时候低调点,有逼数,就能成长得更好。

第089章 悔创亚马逊

后世很多不熟悉历史细节的人,都模糊地认为:高考初年录取率非常低,而且是越往前越难考。

但事实上这并不符合统计数据。

真正看过统计数据的,都知道在79和80两年,国内的高考通过难度有了一个断崖式的下降,竞争激烈程度一下子就平缓了很多。通过录取的比例,不仅比77、78届高了一倍多,而且后续走势也出现了拐点。

之所以产生这种“竞争突然没那么激烈了”的现状,就是因为国家在79年“哪怕没考上大学、也没被城里的工厂、机关事业单位招工接收,也允许知青自行回城”的好政策。

因为此前堵在那儿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知青们,很多其实并不一定是真想读大学,更多的是胸无大志、只想有个回城的借口。

新政一出来之后,那些不那么坚定的,或者知道自己绝对没希望的,就懒得费考试的事儿了,直接涌回城里。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名义录取率从“600万取28万”升高到了“370万取40万”,但很多79、80届考上的考生依然说自己“并不觉得这一年的高考比前后几年简单”。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77、78两级其实有很多只报名却弃考的学生,占了大量的基数。因为大家只是在农村闲着没事儿,所以不报白不报。79年后这些人就演都懒得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