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这种在顾骜记忆中、应该有大段大段阅读题的科目,竟然把全部题目,都塞在了一张a4纸尺寸的卷子上。
搁几十年后的话,卷子没个十几页,命题老师好意思见人?
“满分100分的卷子,作文70分?注音填词、造句分析,才15分?古汉语翻译15分?难怪一张纸就印下了,真省事儿。”
相对应的,考试时间也不长,只有2个小时——因为所有科目要两天考完的,语数外,还有理科和政治,没那么多时间给考生浪费。
顾骜花了半个多小时,仔仔细细把30分基础题做了,还检查了一遍,才开始心无旁骛对付作文。
结果一看题目就乐了。
今年徽省的作文题,是二选一。
第一题叫“紧跟华主席,永唱东方红”。
第二题叫“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从叶帅《攻关诗》谈起。
在正常考生眼里,绝大多数人估计会选第一题——这怎么看都是歌功颂德的好机会。
而第二题就没那么政治激进了,完全是讲究客观事实规律,讲科研公关、实事求是的。大多数考生需要担心“实话写太多会不会被认为是白专道路”的问题。
可是到了顾骜眼里,这两题的含金量明显是截然相反的。
再说顾骜内心也是真心拥护实事求是的,所以毫不犹豫选了第二题。
那么,写什么呢?
他几乎没怎么想,就自然而然决定写他跟老爹在厂子里的亲身经历——如何去市图书馆查阅资料、如何在尊重客观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独辟蹊径、找到一条为实现氦气国产化、突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技术封锁的技术路线……
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现有材料,进行使用方法层面的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