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页

她觉得不过是给国公府的小辈们脸上贴金,用来增长名声的。

甚至是为了世子以后接班做铺垫。

不过不管是真孝顺还是作秀,这些都和她一个丫鬟不沾边。

她操那份心呢。

只要桂花婶不用偷么熬制浓鸡汤就好了。

这回两人没有蹭车,一大早就出了府。

她们早,可外边的早餐摊已经支起来了。

可见讨生活不容易。

特别是生活在京城的普通老百姓,大城市,居不易啊。

她们娘俩吃的一份火烧,糖心是没有的,咸香口,外酥里嫩,味道不差。

“不比秦婶子做的差。”这就是所谓的高手在民间吧。

“一会看到什么想吃的,咱们再吃。”桂花婶心里也有些想法。

之前程嚒嚒让她们创新菜品,她因为把彩饭蒸菜给了王嚒嚒,又不想出风头,虽然每日跟着试做,但是心没在那儿。

后来时间长了,她想真正弄出来一道菜品,才发现没有头绪。

这次出府,她准备多逛逛小吃摊,她还记得上次吃了黑鱼馄饨,回去试着做了出来,老夫人也挺喜欢的。

春暖高兴的连连点头,桂花婶这个提议深得她心。

“干娘,我想吃糖葫芦。”每年冬天春暖都要吃两回糖葫芦的。

这个小食太有时间性了,因为山楂秋天才成熟,也因为只有天气冷了,外边的糖才不会融化。

熙朝人思想还没打开,不像上辈子冰糖葫芦已经变成糖裹一切。

包括香蕉、西红柿、草莓、猕猴桃、山药豆、红枣、蜜枣、糯米块等等…

只有你想不到的。

不过熙朝的冰糖葫芦味道比较特殊,它的糖分用的是麦芽糖,并不是白砂糖。

这是桂花婶说的,春暖也信,因为白糖太贵了。

根本不用普通老百姓用的起的。

最后买了两根,三文钱一根,也不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