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再需要,再有目的性,他们也不忘记遵守规则,然后还要慢慢的分批次看效果,这样才能保证本地区和本国的利益。
如果换了现在的内地政府,恨不得无论什么公司,都给招揽进来,进来了再说。
却不知道鱼龙混杂之下,有些公司很是给内地造成了不少的伤害。
当然了,这也是内地穷怕了,也没有办法。
这种情况要过了30年之后,他们才会慢慢的开始鉴别。
现在在香江这边,一年半15000人的名额,却已经足以是让殷俊兴奋的了。
他现在雇佣的工人一共有20000多,但除此之外,他塞到各大建筑公司里面去的,同时也进行了各种培训的,足足也有10000人之多。
在这群人里面先挑选5000人,然后自己再重新的招募新人补充进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啊。
虽然距离自己的30000年轻劳动力的5年计划,还差了不少,但有了最开始的这么坚实的基础,剩下的目标,恐怕最多再有3年就能完成。
沈奔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事情,他是一周必然跟殷俊汇报一次,所以万康公司在西澳大利亚的表现和反馈,殷俊都晓得。
因此他早就知道,西澳大利亚州急切的需求更多的万康公司职员,就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同时,少年在香江的各种培训,从来都没有停下过。
他就一直有这种坚定的信心,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向西澳大利亚移民成功,所以每周这些工人们即便是再怎么工作忙碌,都必须接受5节课的培训。
包括了英语、各种技能、风俗礼仪、文化知识……等等,光是聘用的老师,就多达数百人之多。
对了,丘淑贞的爸爸丘平,现在已经被殷俊提升为培训班的总经理,专门负责调派资源,以及聘请和更换老师,以及根据需求,调整那些聪明的和资质普通的学员们的等级和班级。
一般有什么出色的工人,在他们老师这一关就能检验出大半的成色来。
然后再拉出来实际操作一番,实际比较一番,是龙是虫,马上就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