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沉默一瞬,平静说道:“知晓。”

他没有特意隐瞒,但也没有特意告知。

听见嬴政这么说,明夷心情很是微妙。

秦王目光一瞥,看向明夷身边的提灯少年。

这只是随意一瞥罢了,但从刚才听到“陛下”二字,就呆在原地的少年顿时浑身一激灵,回过神来。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少年立刻向秦王弯腰跪拜,以求留下一个印象。

“沛县刘邦,拜见秦王陛下。”少年掷地有声的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在上一章里面,嬴政与明夷争执的重点不是科举制,而是要不要提高庶民的识字率。

嬴政的想法:庶民就应该安心种田的,种田打仗了打仗,不要有什么其他的治国或经商的念头,至于学会文字数学的,有秦国底层的小吏懂得就够了,庶民们不需要明白。

明夷的想法:要提高识字率,促使秦国一些家境好有能力的人家去学室学习文字数学,慢慢进行扫盲。

这才是矛盾的原因。

至于科举制:因为识字率的不高 这个此时确实还不成熟,所以秦王的想法是,最开始要举孝廉和科举一起用。

在大宇宙(作者)的观念:至于此时科举制有点推行过早,那就先小规模推行取士,但绝对不能荒废,等到一两百年后再用。

因为历史上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也迫于压力允许了一部分土地买卖(黔首自实田),所以地主还是产生了。

而地主再做大下去,就极有可能产生世家,没有人确定一两百年后是什么情况,所以如果现在不推行,等到将来识字率提高以后再推行,到时候后代的君王必然要面对世家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