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事就要顺着说,明夷立刻表示了对他的叹服。

回去以后,明夷就开始提笔写关于怎样治理蝗虫的计划书。

关于怎样处理即将到来的蝗虫灾害,在脑子里把历史书反反复复回忆,明夷终于想出了几条历史上证明可行的计策。

坐在铺着华贵丝绸的案几前,明夷用毛笔沾了沾旁边砚台里的墨水,缓缓写下第一条。

首先,是垦荒除蝗法。

这在明代的《农政全书》上有过详细记载,蝗虫喜欢在涸泽之地生下虫卵,然后在第二年孵化。

根据秦国第一年只有饥荒,第二年才会爆发其他灾害来看,干旱应该不仅仅造成了饥荒,还间接导致了大部分地区被烤干失去水分,变得适宜蝗虫生卵。

所以今年冬天要组织秦国的农人出去消灭虫卵,消灭以后为了防止蝗虫以顽强的生命力死灰复燃,在再偷偷诞下虫卵,还要在那些涸泽之地上种植文豆。

明夷用朱砂把文豆两个字重点圈出来。

文豆即是绿豆,是少数蝗虫不吃的植物,堪称备荒口粮!

其次,就是蝗灾降临时的灭杀了。

用人力举着细网在天空捕捉蝗虫、或者是汉代晋代的壕堑掩埋,这两种方法都效率不高,明夷将重点关注在了篝火诱杀上。

其实用火焰烧死蝗虫的方法在这个时代就有了,《诗经》里记载的“秉被蟊贼、以付炎火”就是形容火烧蝗虫。

只不过这个办法真正科学的成熟起来,还是在唐代,明夷在丝绸上写下要点。

吸引蝗虫的篝火需要在天黑点燃,而且在蝗虫密集的地方要分路设灯,然后再趁机扑杀……

最后,就是秦国官方、或者说嬴政的应对了。

治国方面明夷真的不熟,沉思良久,才小心翼翼的提下一条建议——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