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他自己已不得救赎,却还要作屠刀,伤害他人,为什么呢?
计良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字:“宿命”。从他在山村遇到主子起,一生的批文就写就了。
所以,即使逃了半生,他最后还是回来了。就如同这把丢弃了两回,最终还是回到他手上的剑。
这样的眼神让景修无言以对,甚至没办法去怪罪。
虽不知具体内情,但他知道让计良如此迷茫与痛苦的根源已不是言辞能撼动的。
无法撼动压在计良心头的大石,也就无法说服计良放弃杀他。
景修不想死,少主大业未竟,威胁凉州的隐患也未除,他还不想死。
然而计良的武功甚至在韩昭之上,他能做的有限。
见景修久久不语,计良开口提醒:“景先生还请不要耽误时间,良要在三更前离开。”
景修时常在书房待到深夜,所以下人们见他不归也不会奇怪,只会在三更时过来送汤与添油。
计良如此说,证明他已事先掌握景修府邸的作息规律。
而将三更前的时间留给景修,是他仅有的仁慈。
景修心底一片萧凉,但他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如果不能活,他只能抓紧时间为刘玄做好打算:“修有三个疑问。”
对于将要死在自己剑下之人,计良很大方:“请讲。”
“其一,赵寄之事前因后果。”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两个信息:害赵寄的黑手与赵寄的下落。
所幸计良也没有计较这个,爽快地答了:“宋琮与徐仲严密谋,杀了赵寄的亲信,派人在赵寄回撤之前伪装成赵寄入城,将后到的赵寄说作敌军,拒绝开城。而后赵寄被埋伏的窦诚袭击,不敌东逃……接下来的行踪我便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