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已经去追陛下……”
“叫她不必追了。”杜银钗冷冷的打断梁覃的话,“她曾经在北方与蛮人苦战三年,哀家现在给她一个重新面对宿敌的机会。皇帝去永平,带着的军队有足足三万,这三万人马归她调遣,她现在即刻领兵迎击胡虏!”女子的声音冷厉,响在慈宁宫的金殿上,铮然如刀剑相击的清鸣,“至于皇帝……太祖的女儿,焉能不上战场?她的父亲出身苍茫,奋战数十年方得天下,唯有沾满了鲜血的军功,才能让世人俯首!”
第102章 、
太后的懿旨在深夜从宫中发出,直接越过了内阁。
三年前杜银钗在扶持自己的女儿登上皇位之后,故意放弃了垂帘听政之权,一心研修佛法,三年之后她再度从慈宁宫中走出,人们这才惊觉,曾经立下开国之功的国母,就算吃了三年的素,依旧是一只可怕的母狮子。
军中杜银钗的影响力胜过内阁每一个看似手握通天之权的阁老。他们在反应过来之后召开了堂会商议,可议来议去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回合他们输了。
已经嫁人,按理来说应在深宅大院相夫教子的荣靖长公主在母亲的命令下披甲上阵,领兵挂帅,统领四方大军。没有人比她更有资格冲锋在最前线,夏国能拿出手的将领此刻不是在郑牧麾下被胡人主力纠缠在山海关一线,就是跟随在李世安身边,远在千里之外的漠北无力回援,只有曾经在战场上确确实实立下过人功绩的荣靖距宣府、大同最近。
接着又有臣子上书,恳请御驾回銮。朝臣们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原本要前往永平行宫养病的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了边镇宣府。但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的道理任谁都懂,皇帝万一有个好歹,江山社稷必乱无疑。
身为女皇生母的杜银钗却驳回了这项看似合理的请求,她宣称首先意识到胡人将南下袭击大同的就是皇帝,皇帝主动前往宣府,是为了效仿太祖之功绩,前线激励军心。
大同与北京相距并不远,宣府甚至紧邻着京师,可边关的气候与帝都迥然不同,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带着肃冷的凉,像是刀刃一般。
宣府从前朝开始就是军镇,这里的城墙竟比紫禁城还要更高也更厚实,城内的建筑并不华美,透着冷硬肃杀的气息。以嘉禾自小锦衣玉食的过往标准来评断,在宣府生活无疑让她感到十分的不适。但她努力压制住了这种不适,甚至对身边的侍从都没有半句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