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自小就将亲事定下来,彼此经常见面,那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自然就会好一些,婚后相处起来也要容易一些。

但是薛清宁却是没有想过这件事的。

那位夫人还在跟徐氏说她娘家有一位侄子,“家中的嫡长子,一直在松山书院读书,已经考中了秀才的,今年秋闱就要下场应试。他的才学是极好的,先生说他文章的火候已经到了,这一科秋闱是必定会中的。相貌生的也好,性子也谦和。虽然年纪要较令嫒大一些,今年十八岁了,但却是个会疼人的。薛夫人若愿意,不妨见他一见,如何?他父亲现任鸿胪寺卿,家世跟贵府应该也是匹配的。”

岂止是匹配?这若是在以前,以荣昌伯府这样一个没落的人家,女儿能嫁给鸿胪寺卿的嫡长子,那简直都可以说是高攀了。

但是现在,薛清宁非但是荣昌伯府的姑娘,还有靖国公世子义妹这一重身份,这门婚事匹不匹配就不好说了。

不过倒也确实不至于辱没了薛清宁。

徐氏也有了些兴趣。因为薛元韶也是一直在松山书院读书的,若这般说起来,他们两个很可能是同窗。

就微笑着跟这位夫人说起话来。但是对于这门亲事,她却是没有答应的。

连人都没有看过,也没有叫人去打听过,谁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怎么可能仅知道对方的家世,就这样仓促的将她女儿的亲事给定下来。

而且薛清宁年纪还小,她还是想多留她几年的。

倒是薛清芸已经过了十三岁的生辰,到了可以说亲事的年纪了。这孩子跟她母亲这些年对她一直都很恭敬,她也确实想要给这孩子找一门好亲事。

言语间就透露了这个意思。果然就有夫人开始问起薛清芸的情况来。

自家的子侄娶不到薛清宁这个靖国公世子的义妹,能娶到薛清宁的姐姐也是可以的。总归是跟荣昌伯府攀上了关系,也就相当于跟靖国公府离的很近了。

而且在场的哪一位女眷家中才一个儿子?嫡长子不能娶个庶女,但嫡出的其他儿子,又或是庶子却是可以娶的。

饶是大景朝的民风较为开放,但听这些夫人问的直白,薛清芸还是羞的面泛红霞,垂下了头去,双手无措的绞着自己身上垂下来的衣带。

薛清宁却是悄悄的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