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在的情况看, 凉王这个来意,怕是想要翻盘。
右边门口的婆子偷偷的朝宸贵妃瞄了一眼,心中一下就清明了。
太后常说在这宫里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反复, 如今宸贵妃布的局,凉王来, 说明宸贵妃母子是早有准备的。
“老九来了啊, 过来坐。”太后脸带微笑, 但是声音有些恹恹的。
宸贵妃听到太后的语气,不由与凉王道:“巡儿, 尽管你忙着处理江浙盐贩猖獗的事儿, 可是也不能因为忙的头昏脑涨的就忘记了宫里的规矩, 快过来给你父皇和皇祖母请安。”
凉王杨巡是个极为心高气高的人, 平日最是看不上旁人做出的功绩和努力,但是他自己一旦做成了什么,又特别爱显摆。
江浙一代私盐泛滥,盐贩子四处倒卖私盐,官盐售不出去,就折损了大隋税收, 只是江浙一带的地方官却私下与当地的盐商和地方官勾结。
虽说大隋每年派不少的监察御史去打击私盐,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御史还未到,那些地方官和盐商就把消息抖搂给那些盐贩子了。
所以,大隋对盐贩子的管制极为疏漏。
这次,凉王杨巡去江浙一带,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办成了贩卖私盐的盐商,顺藤摸瓜地把江浙一带的私盐贩子和变质的地方官一窝端了。
这次来寿康宫,杨巡面对太后和皇帝时,显得很是有底气。
宣帝点头道:“嗯,老九办的这案子不错,很不错。”宣帝嘴里夸奖凉王,但是语气和语调的落得重点却在案子上。
宣帝不是那等昏庸麻痹的帝王,杨巡办成了私盐的案子,的确是说明子嗣有能力,可这也侧面反映出都察院衙门和外州衙门以及外州衙门和外县衙门之间的官官相护……
而这种官官相护最容易形成结党营私……这对大隋来说,不是好事。
凉王听见宣帝提起盐贩子的事儿,不由心里一阵自满,风卷残云的好一顿吹嘘他在江浙一带的事儿。
直到宸贵妃轻声咳嗽,一双艳丽精明的眉眼朝着他手里的密信扫了一眼。
杨巡这才闭上了嘴,剑眉微微一挑,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微微发光,随后将手里的密信朝着宣帝递上去,说道:“方家后人,我们自然是重视,只是父皇,您真就确定抬到太医院的那个是方思清,而不是于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