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插曲,在回家见到母亲和妹妹后,就被团聚的喜悦冲到脑后。
徐卫东不过在家呆了两天,徐母忍不住旧事重提道:“你今年已经二十四了,过完年就二十五,村里你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有两个了……你是不是该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徐卫东抬头,母亲鬓边已有白发,目露担忧又小心地看着他,为他着想又怕他生气的样子。
徐卫东心里一酸,首次松口道:“好,那辛苦妈了。”
徐母笑了,眼里隐有泪光。
村里妇人间有神奇的人脉网,哪家的孩子结没结婚、在哪儿工作都交流得门清。
那日答应了母亲,不过才两天,在饭桌上吃着晚饭,徐母状似无意地问徐卫东:“西边韩家的闺女,你还记得吗?”
徐卫东吃饭的手顿住了,回忆了一下问:“哪个韩家?我们这里有姓韩的吗?”
徐卫东还懵懂着,他的妹妹徐卫西反应很大:“啊!妈,您不会给我哥介绍那个谁?”
“谁?”徐卫东转头问徐卫西。
回答的是徐母:“咱们村不是有个姓韩的女知青韩玉珠就是她的闺女。”
那个姓韩的女知青,据说是过去有名大家的小姐,和一批知青下放到他们这儿。后来……不知道怀了谁的孩子,当了未婚妈妈。别的知青陆陆续续回城了,只有她托了关系,解决她和孩子的户口问题,住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