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恪和杨益明白了这个公孙先生怕是李景隆的智囊了,于是也起来问好。不过他爱理不理的(好像所有所谓高人都是这个德性),孙恪不动声色的坐下,杨益看起来要发火,但是看了看李景隆,还是忍了。
李景隆赶忙救场,说道:“啊,公孙先生不爱说话。”
又赶忙说道:“今天叫二位兄弟来,就是商量一下如何讨好三殿下。”
“讨好三殿下?”杨益不解。
“就算三殿下要当储君了,不是听说三殿下的观点对于武将有好处嘛?”孙恪也说到。
李景隆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他们:“你们的脑子就不能多转个弯儿?三殿下是谁的孩子,先太子妃是谁的女儿?开平王的女儿!”
见杨益和孙恪仍是不解,继续说道:“现在天下能打仗的武将有多少?并不是就指着咱们几个!现在仍在的开平王旧部,和能打仗的二代武将不少,三殿下要当了皇帝,能不偏向他们嘛!如果不现在就讨好殿下,等将来殿下登基了,咱们几个就会靠边站,不要说打仗的机会,就是现在手里的权利也会失去的。”
李景隆的观点在这时是有道理的。李景隆打仗虽然不行,但看问题还挺明白的(也有公孙述的功劳)。现在蓝玉案还没发生,并且这个时空蓝玉案未必会发生,还有40左右的能打仗的将领还在,并不缺厉害的武将。
即使是大将之才,除蓝玉,冯胜,傅友徳之外,王弼,曹震,张温,陈桓(明史列传二十)等也可以。另外,可能是因为常遇春死的早,朱元璋借胡惟庸案除掉的武将大多数都是徐达,李文忠等的旧部,反而常遇春的旧部大多存活。所以要是允熥登基后,他们边缘化的可能很高。
杨益和孙恪也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着急起来,杨益说道:“那应该怎么办?”孙恪也问道。
其实这里李景隆偷换了一个概念。虽然杨益和孙恪都是李文忠的旧部,但是并不是一定得和李景隆绑死啊!杨益还罢了,实在是和常遇春蓝玉扯不上关系;孙恪洪武二十一年参加了捕鱼儿海之战,跟蓝玉也是扯的上关系的。但是这里李景隆在公孙的指点下,使用语言把杨益和孙恪忽悠住了。所以李景隆见杨益和孙恪入套,心下正暗爽不已。
然后这时,那公孙先生说道:“依本人所见,蓝雨必然会在三殿下登基之前殒命,当今圣上必然不会允许他活着,避免外戚势力过大;宋国公冯胜,和颍国公傅友徳也是劳苦功高,而三殿下又太年轻,恐有功高震主之忧,当今圣上也多半不能允许他们活到自己百年之后。”
这时杨益打断道:“你这老道,叽叽咕咕说了这么多,到底如何才能让我们在三殿下登基之后不受到排挤却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