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采买官员发现,他自个儿觉得玉京之地什么都缺,连个糕糕饼饼都见不到,但人家那些在玉京之地生活的人们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那就很难受了。

当下必须弄明白一个问题,玉京之人缺什么?玉京之人想要什么?

纠结了好几天后,这采买官员决定也组织一个商队,载着四方城这边各种店铺里的东西去玉京转转,看能不能找到玉京之人的需求?

————————————————

玉京之地的百姓又不是真的不问世事,他们好多人都是逃难逃到玉京的,当初也过过好日子,只是如今正逢乱世,能在玉京吃饱穿暖就已经胜似天上过的好日子,谁还敢再奢望从前那种好日子?

有些逃难来的流民原先生活条件挺好,那小姑娘看着娇娇弱弱的,还会哭着央求她爹娘给她买一根红头绳扎辫子,她娘是这么说的,“红头绳是个好东西,可你就不怕扎上显眼的红头绳,脑袋都保不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说的是正常情况下。但如果突然就遭受了生活的铁拳暴击呢?管你之前的生活有多么的奢侈,现如今一下子把你锤到了泥潭里,你才会觉得,俭就俭吧,起码还活着。

都说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是吃不惯清粥小菜的,可要是把他们给饿上一个月呢?清粥小菜都能吃的贼香!

可苦难生活并不会将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品位给磨灭掉。如果有朝一日,散尽的千金又回来了,山珍海味也跟着回来了,人家照样吃嘛嘛香。

四方城里负责采买的官员从城中挑了不少的货物,以马车拉着去了玉京。

经过民兵营的排查,才刚到玉京的坊间,这商队就被闻风而来的玉京百姓给团团围住了。四方城来的这些商人都知道金银与元币的兑换比率,货物的价格都是经过计算的,这会儿有人拿元币来买,他们就照单全收了,不到半天的工夫,他们载来的那些东西就销售而空。

这些商人拿着元币去买了不少粮食,又将剩下的金银兑换成银钱,乐呵呵地回去了。

这些来也快去也快的商人给本土的‘资本家’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苗翠花、秦斌等人又聚在了一起,商量着‘革新’一事。

而那些载着粮食与银钱回去的商人们都开心坏了,一进四方城就宣扬那玉京有多么多么好,粮食多么多么充足,百姓生活多么多么安全,还有人张罗着要组建一支长期往来于四方城与玉京的商队,将店开到玉京去!

也有人觉得四方城虽然暂时没有战火,但是等中原那些‘大寇’们决出高下之后,肯定会顺手收拾了四方城,不如去玉京避难,就草草收拾东西,带上充足的干粮,连夜往玉京去了。

这些人以手艺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