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到达金宁,姬恕早得到消息,亲自到城门口来接,棺椁从金盛门入,打栈客桥上过,十里长街,涕泣不止,裴冽最终被葬在了望山,跟诸多英灵一样,长眠于此,等着看大禹百世长存,国泰民安。
轰轰烈烈的国殇之后,关于宣承弈违抗军纪而公主因私情包庇的奏折就如雪花片一样呈递到御前。
姬珧出征在外,朝中权力自然归于姬恕,他如今已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可以直接批阅奏折而不经过姬珧的手,于是那些曾经被姬珧压制过的声音便甚嚣尘上,某些人再也不用顾忌公主会不会看到,弹劾的折子堆在御前比姬恕都高。
首当其冲就是宣承弈的惩处。
他若是月柔国师,大禹的律法管不到他,可姬珧偏偏这时候承认他是金宁卫的大统领,金宁卫在禁军编制里,又出征在外,自然受军规束缚,违抗军纪是死罪,宣承弈就算不死也活罪难逃。
在这期间,坊间还流传出姬珧三年前对付江则燮时所用的手段,当时以繁州兵力明明可以将叛军全部消灭,姬珧却数次示弱,诱敌深入,致使许多无辜将士送命,甚至还有人说,那些送命的将士都是万州流民充军的,被姬珧逼着当做弃子上战场。
一时间,公主草菅人命的流言很快便在京城中传遍,加之她平日里名声就不好,此事过后,让她交出实权的呼声越来越大。
朝中也因此分为两派,一派不轻信谣言,觉得公主有能力撑起大禹,支持姬珧继续掌政,一派反对身为女儿家的公主惑乱朝纲,希望她尽快交出实权,让小皇帝亲政。
也许是许多人都领教过姬珧的铁血手腕,害怕她强势镇压,反对派竟然集结太学三千学子长跪于皇城的赤银门前,将姬珧的罪行一笔笔书记在长卷上供人传阅。
反对派声势浩大,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也跟着起哄,被鼓动起来抵制公主继续执掌政权。自古以来,太学都是百姓心中神圣的存在,读书人说的话煽动性更强,学子初生牛犊不怕虎,比起宦海沉浮的官员,他们更勇于拿命去抵抗,更在乎血溅长阶名垂千史的声名,以为用孤身渺小的力量对抗皇权是人间清醒,也因此,更容易被利用。
禁卫军的长刀用来护卫百姓,不可能把刀尖对准那些被人蛊惑的读书人。
姬珧在府上待了两日,姬恕终于传旨宣她上朝,同时还带了禁卫军前来捉拿宣承弈,不管结果如何,他如今还是待罪之身,只因为有姬珧保他才能逃过审判免去牢狱之灾,但是如果此事终归需要一个结局,宣承弈面对群臣提审是必经之路。
姬珧也没有阻拦,让禁卫军就这样把人带走了,辰时一到,姬珧穿上黑金织锦云纹宫装,长发绾起,坐上车與进了皇宫。
越过赤银门前时,她听到许多骂声,姬珧从车與上走下来,看着跪在地上白衣无尘的芊芊学子,转而对身旁的宣蘅道:“让他们也都跟着进去吧。”
宣蘅没有迟疑,对为首那个学子道:“踏进这赤银门,里面有你们想要听到的真相,也有无心无眼的长刀长剑,你们可敢进去?关上这扇门,也许你们再也出不来了。”
宣蘅说的话满口威胁,让人不得不怀疑里面藏着洪水猛兽,其实确实如她所说,踏进赤银门,里面发生了什么外面的人都不可能知道,掩饰真相的唯一方法就是遮住别人的眼睛,堵住别人的嘴,而他们聚集在这,就是为了让全天下的人看到他们。
一进去,可能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那些学子互相看了看,打前面那个坚定地点了点头,上前一步,攥紧拳头说:“我们进去!”
宣蘅笑:“不怕死?”
那学子比宣蘅年纪还大,可在宣蘅面前竟然一点儿也提不起气势来,只得暗自给自己打气:“不怕!”
宣蘅看了看姬珧,两人相视一笑。
宣蘅转过头来,笑看那人:“还算你有些胆量。”
随后,宣蘅便跟着姬珧一起往里走。
姬珧屏退了众人,随行的侍从都远远跟着,后面是那些不畏惧死亡的太学学生们。
两人慢悠悠地走着,姬珧像是闲庭信步,问着与早朝毫不相关的问题:“佟沅待你还好吗?”
宣蘅耳朵一红,不自觉地将头转到一旁,小声道:“他不是去积室山就是去沅州,新的图纸刚做出来,他急于制成武器用到前线上,哪有时间跟我在一起。”
姬珧脚步缓了缓,扭头看她:“那你呢?”
“微臣也忙啊,如今国难当头,军中支出甚多,每笔钱都是从户部出去,国库是什么样,殿下不是也知道吗?”
宣蘅说到这,反而轻声笑了笑,完全没有埋怨:“但是这也不会持续太久,等殿下将敌人赶出大禹,解决这群狼环伺的局面,臣跟他也有时间相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