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夹了片肉递给小文,让他尝尝味,肥瘦相间的肉片在筷子上颤颤巍巍地闪着油光,上面还沾着片红辣椒皮和一小片盐菜,看着就让人很有胃口。
小文咀嚼了半响,咕咚吞下,大声赞道:“姐,真香,又辣又香!太好吃了!我喜欢!”
林敏也夹了一片品尝,这次她煸得比较干,肉皮脆香,肥肉不腻,瘦肉不柴,盐菜又香又有嚼劲,辣味中略略回甜。她点点头:“嗯,我也喜欢!”
小伟和心儿也被肉香引了进来,林敏一人夹了一片让他们尝尝,两人都说好吃,心儿还直说肥肉好吃,还要吃。林敏暗笑,小丫头你算是领会到了精髓了,回锅肉最好吃的就是肥肉。
煮肉的汤她切了萝卜片进去炖,这样汤菜也有了。
今天晚上她不打算做饭,而是烙的白面饼子,她把一早就揉好醒着的面粉分成十个剂子,擀成薄薄的小圆饼状,放到锅中用小火烙到两面微焦,烙好后用刀把饼子剖开,用来夹回锅肉。
这是她最爱的一种吃法,面饼的麦香和着盐菜回锅肉的鲜辣香,让人停不住口。咬一口饼子,喝一口萝卜肉汤,觉得有点腻了再吃点红油泡菜,简直是人间美味。
一斤肉和十个面饼还有一碗肉汤,姐弟四个吃得盘干碗浄,小文打着饱嗝说:“姐,天天都这么做吧。”
哈哈,小抠门在美食前也大方起来。
不过只要有钱了天天回锅肉又有什么难呢?
第二天辰时过一点林大伯就来背豆芽了,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同行的还有另外四人,其中两个是大伯的儿子林大毛和林二毛,大毛17岁,二毛16岁,两个人高矮胖瘦差不多,长得和林大伯也很象,跟双胞胎似的,只是大毛看着要灵醒一些,二毛则憨憨厚厚地。
另一个是林敏的四婶,她和刘氏又是属于一个系列,膀大腰圆,看着就是个爽利人。
还有一个林敏不认识,17,8岁的年纪,瘦得跟竹杆似的,脸上带着病态的灰白色,人也没啥精神,完全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朝气。
听大伯介绍这是刘氏弟弟的儿子,她的表叔刘得康。
林敏虽然没有见过他,却听刘氏提过。
刘氏的弟弟比她小10岁,可以算是她一手带大的,两人情同母子。他从小就病病歪歪,好不容易养大了,因为家里穷身体不好,根本没有人愿意嫁给他,后来费了老大的劲娶了个同样又穷又病的媳妇,不晓得是不是基因问题,生个儿子也是病病歪歪的。一家三个病人,只有几亩薄田,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刘氏经常接济他家。
“总不能看他们一家人饿死!就算只有一口气也得吊着。”刘氏也很无奈。
因为林敏要卖豆芽,刘氏把刘得康也叫了来,让林大伯帮扶着背到村里去卖也是一个进项,本来照刘氏的意思是大伯直接给他背到家里,他只需要坐着卖就行,可是刘得康不肯,非要亲自来走一趟,好在隔得不是很远,要不然以他的身体真是够呛。
几个小子见了林敏都挺害羞的,打了招呼就低垂着头不说话。只有大毛暗地里直拿眼睛瞟林敏,奶奶一直在家说这个堂妹能干得很,几年不见都不太记得她长啥样了。
四婶倒是个放得开的,大方地笑着和林敏打招呼,声音宏亮,中气十足,让林敏不住感叹,这个才更像刘氏的侄女。
这次林敏做了100斤的豆芽20斤的凉粉,她决定也学奶奶那样把胆子放大些,步子迈快些。
大伯几人商量了下,决定五人均分。
“我们多走几个村子,肯定能卖完。”四婶看着面前脆生生的豆芽,忍不住弯下腰轻轻拨弄了下,起身笑着对林敏说,“多走几步算啥,我们乡下人还怕走路?”连语气都和刘氏一个样。
林敏对此当然没有意见,以前说的是先拿货走,回来了再结算,大伯几人坚持要先付钱,林敏推辞不过,也就答应了。
她对大伯说:“大伯,四婶,你们既然不怕远,就找附近比较富裕的村子去卖,这样会卖得快点。”
四婶看着林敏连连点头:“我们就是这么想的,怎么着也得卖完。”
说完几人背着背兜向门外走去。
刘得康背着明显有点吃力,步履蹒跚的,大伯要替他背却被他拒绝了,大伯只得用手托着筐底,帮他减轻点重量。
林敏看得不住感叹,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得理所当然,只要他肯上进,有了机会就有翻身的时候。正所谓“三穷三富过到老,十年兴败谁知晓”,人的一生生死富贵谁说得准呢。
要出门时林敏又叫住大伯,告诉他如果村里有人愿意去卖,可以批发给他们4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