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兴办书院以外,凌寒同时还有着其他方面的改革。

最核心的一点,他要开始尝试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一点难度同样很大,并且与兴办书院是完全不同方面的难度。

兴办书院,最难的是来自于世家的阻力。

而想要打破小农经济,就需要分工协作,需要出现大量的工人,最难的在于改善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

凌寒决定先只从庐江郡这一郡开始。

若是效果不错,再向外推广也不迟;若是发现不行,便立刻中止,等到农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再说。

士农工商,在封建时期,士人自然是第一位的。

其次便是农民。不过,商人往往因为巨额财富,在实际上位列第二。

他们还可以通过捐官等方式,使后代成为士族。

糜氏这种政治投资也是典型的另一种方式。

最让人瞧不起的,其实是工这一阶层。

它有时甚至会与贱籍纠缠在一起,让人难以分清。

贱籍通常指的是奴仆,或者歌妓一类。但在很多时候,如郎中这等原本应隶属于工的,也会被人看作贱籍。

凌寒想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模式,就必须提高各行各业的地位,提高“工”的地位。

比如郎中,肯定不能再是贱籍。

这个时代的医学业,巫医十分盛行。

不过,凌寒的治下情况要好很多,先前的瘟疫以及血吸虫病,他大力地整治了一波巫医。

除了下狱不少,进行再教育以外,这件事本身也大大地削减了百姓对于巫医的信任。

巫医相传能够交通鬼神,所以可得百姓信任,如华佗这种真正的医生,即使医术极为高超,也可能深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