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鲲呵呵一笑:“古有明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你们真当海上的世界是这么温情脉脉的?我已经算最仁慈的老板了,正常情况下船员每天最多干16个小时活,特别特别忙的日子也不超过18个小时。
而且我给他们算的底薪是按照每天12小时算的,加班还额外给足钱。这都是因为捞海鲜已经不算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了,我犯不着苛待了手下——可你们知道我那些同行是怎么干的么?”
唐佳听得心中微微一凛,连忙收起了之前的态度,虚心求教:“还有更黑的么?”
顾鲲冷笑:“就拿我们东南亚来说,兰方算是好的了,要是印泥缅甸那些最不把人当人的国家,一天工作20~22小时的渔奴大有人在,而且可能就给你吃一碗馊米饭,连工资都没有,一辈子都不能上大陆,渔船收获了只在离岛靠岸卸货过驳。
尤其是印泥东南部新几内亚岛,那儿又穷,远离国际商路,南面又濒临阿拉弗拉海与澳洲隔海相望。我们平时在高档酒店里看到的那些澳龙、澳鲍这些澳洲海鲜,大部分都是阿拉弗拉海产的,而且并不是娇贵的澳洲大爷捞的,是海另一侧的印泥渔奴们捞的。
澳洲大爷的人命是值钱,他们的劳动保障是不错,可是有用么?澳洲资本家会选择外包的呀,既然不能奴役澳洲本地人,劳动力高价导致没有国际竞争力,澳洲大亨从此只负责海鲜的出口外贸,直接从印泥奴隶主手上过驳进货,然后打上澳洲捕捞的标签往其他国家卖赚个差价。
这就跟大洋国的苹果公司被大洋国的工会斥责血汗工厂之后,他们就可以把产业链外包,从此不在大洋国开工厂,是一样一样的。”
唐佳和所有同学,都听得目瞪狗呆。
这些没有阅历的大学生,第一次被顾鲲开了脑子洗刷刷了一下。
顾鲲悲天悯人地回到船长室里,拿来一本小说,递给唐佳,拍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你好歹也是文科生,读书应该比我多才对,这是日本近代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看过没?”
“没看过……”唐佳有些羞愧,自己的文学素养居然都不如一个外国工科生。
顾鲲叹道:“那你真应该看看,这可是29年大萧条爆发后,小林多喜二写的,鲁迅先生都第一时间盛赞了此书,将其推荐到华夏。海上那点无奈,小林先生六十年前就看得那么透彻了:
这是一个国际化竞争的行业,因为大海是没有边疆的,即使一个国家的渔民抗争到了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也会因为国际流通性竞争,而导致抗争的成果大减。
如果今天一个国家的渔民,突然活得很有尊严了。这时候会有世界上最穷、人命最不值钱的穷国渔民,到你的海上来抢饭碗。比如那些在南太平洋捞海鲜的船,并不是澳洲人、智利人和阿根廷人驾驶的。有可能是世界上人命最贱的国家的船,远涉重洋开到那些国家的外海、血汗渔船捞到货,过驳给当地国家的渔船来合法出货。
那么,那些争取到最严的富国渔民就直接失业了,就跟大洋国工会强了之后,工厂直接都被关了一个道理。甚至外国血汗渔船抢活儿比外国血汗工厂抢活儿还容易,因为这个是没有准入门槛的行业,你都不用前期投资开厂,只要你的渔船能开到那儿你就能做这个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