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一把燃+番外 兔子撩月 828 字 2022-11-03

我在河南一切皆好, 除了菜饭很不合我胃口。大队长依旧不准我们吃鱼, 前些日子我偷偷烤鱼时,不慎被中队长发现, 教他臭骂了我一通……】

郭阡正襟安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在写信。

信才写了一小半, 信纸就被人夺走了:“哟, 郭队长不是从来不写遗书的么?今个儿, 大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今日哪里来的太阳,你眼瞎啊?”

郭阡猜都不用猜, 就晓得抢他信的是与他同一个宿舍的舍友,良凛然。

良凛然是印尼华侨, 在印度尼西亚读完了小学中学后,高中归国,后来又报考了中央航校, 顺利进入六期生甲班, 和郭阡于1937年同期毕业。

毕业后,他与郭阡一同被编入第四大队21中队,随军四处作战。良凛然作战勇猛,但飞行技术不及郭阡, 所以仍是少尉军衔。而郭阡在几次作战后,因为表现突出,被擢升为21中队的分队长,军衔也升至中尉。

郭阡虽挂着分队长的职位,但平日里,队员们照旧对他没大没小的。一是因为,大家基本都是航校的同期生,在航校时就建立了感情。二是因为,郭阡平常不升空作战时,给人的感觉就是随意散漫的,开起玩笑来比谁都来劲,对着他,大家都嘻嘻哈哈的,严肃不起来。

良凛然即是他舍友,又是他在航校的至交好友,两人无话不说,平常各自写信时,也全然不在乎对方偷看不偷看。

良凛然囫囵吞枣地读完了信,乐了:“啧啧啧,你还怪会卖委屈的。大队长又是不让我们吃鱼,是不让我们吃刺多的鱼而已。”

第四大队的大队长郜凌云,对队员们的要求一贯严苛,每餐都命令他们在五分钟内解决。因此他特意嘱咐厨师,不能买刺多的鱼给队员吃。

“刺多的鱼才好吃啊,没刺的鱼软趴趴的,没味道。”

“嫌菜饭不好,也不能不吃饭啊。”良凛然将打包来的馒头火腿丢到他面前,“一个人不去吃饭躲来这儿写信,等会出发去笕桥,一飞就是两个多小时,饿不死你。”

这一日,是1937年8月14日。

自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遍燃。日军虽瞄准了华北战场,将其作为重点突击目标,但也未放弃上海等地,派遣大批日方军舰驶向吴淞口。而杭州地理位置上离上海过近,被轰炸风险陡增。于是,经商议,航校开始向云南昆明迁移,还未毕业的航校学员们为了继续训练,徒步前往昆明。笕桥航校除了留下了几个轰炸手,已经基本空了。

前一日,“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日方派出大量战机狂轰滥炸。

面对不利战况,13日下午2时,航空委员会发布《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命令各飞行大队立即集结,并分配四大队前往笕桥轰炸日方舰队,且召集各位大队长前往南京,当面讨论作战计划。

郭阡所在的第四大队是当时的王牌部队,自抗战爆发后,就驻扎在河南周家口机场。今日早上,中队长利文勇接到郜大队长从南京发来的密电,限令他们立刻赶往杭州,准备作战。

中队长即刻传送命令,要求所有队员在吃完午饭后,于12时30分准时起飞,编队飞往杭州。

队员们都深知一场恶战无可避免。彼时,中日空军实力悬殊,光看飞机数量,中方能参战的仅有350辆,日方却大约有2000架。而中方的机型是霍克iii,在飞行速度和机动性上,远不如日方的96式。今日云雾缭绕,阴雨绵绵,更为他们的飞行作战更加增添了难度。

留遗书已经成为了他们出发前的习惯,因为每一次飞行,他们都可能有去无还,随时都可能牺牲在苍穹之上。

即使是良凛然这样不拘小节的人,每次出任务前,他还是会早早地认真留好遗书。如果侥幸活着回来了,就把遗书撕掉,下次再重写。

可郭阡却是个异类,从不留遗书。他每次都说,留遗书太晦气了,反正他一定会赢的,写了也是白写。

“可真有意思,每次不留遗书,净写这些婆婆妈妈的事。”良凛然将信还给他,对这个“小鱼”很是好奇,“你这条小鱼到底长什么模样,能让我们郭队长这么记挂?信都是写给她的,倒不怎么见你给你家里写。”

郭阡抬手就给他一个爆栗:“小鱼儿也是你能叫的?叫阿嫂。”

“屁,你们婚都没结,我叫什么阿嫂。”

良凛然也毫不客气地打回去,郭阡一闪,让他扑了个空。

两个人笑着打作一团,却听传令兵来敲门:“郭队长,时间差不多了,中队长在催您呢。”

“晓得了。”郭阡即刻起身,将信纸放在桌上,拿起了良凛然给他带的馒头火腿,拍了拍他的肩,“走罢,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