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这些年在外拿小贪官练手路走得很顺,敢于革新的步子大了不少。在他看来,准了肖丞相的提议并无不妥。

“禀陛下,微臣觉得既然肖丞相提了出来,也不防一用。正好我和余侍讲来个里应外合,看看这科考的水到底有多浑。”

侍讲学士余铮是永乐六年的状元郎,长得仪表堂堂,可偏偏因为家境过于贫寒,所居书院之位又无权势,硬是没有世家将他纳入招婿的范围。

而余铮本人也是考虑到自己家境的原因,生怕拖累了别人,便未考虑娶妻一事。

所以他虽出自南山书院,但由于他这没钱没人的背景,也因此成为了江知选中的人。

也正是因为余铮没钱没人的原因,所以他在行事上不如秦简大胆,多了一些考量,正好也能补上一些秦简会跳过的环节。

“禀陛下,微臣也认为可以一试,不过最好再在肖丞相议的名单上加上赵家赵之勉和林家三郎林勇。”

“为何?”江知问道。

“肖丞相仍是此次科考的主考,且他也说了肖安另有要事,故肖家可以暂时不考虑,但赵家和林家不能闲着。

“承议郎赵之勉是赵家的庶出,在赵家并不受重用,故一心向学,在律法方面颇有研究,后通过科考入仕。

“此次让他加入,正好可以看看赵家这熟悉律法之人是守法,还是善于利用律法之中的漏洞谋私。

“大理司直林勇与微臣是同期考生。在备考之时,微臣与他有所接触。此人虽出自武将之家,但其才思敏捷、文采斐然。

“或许是因为科考之时未能发挥好,放榜之时并无他的名字。后来,他是凭着林家的举荐入仕的。

“此次科考,将赵之勉和林勇二人纳进来,一来是照拂了赵、林两家的颜面,二来正好让秦中丞顺着这二人摸一摸这两家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