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刚一听新,缓缓地放下手中的酒杯:“这个丰峻,是吴柴厂哪个出色的大学生?”
“是大学生就好喽……”刘剑虹的遗憾,连隔壁老新王都能听新到了。
苏伊若听新出了弦外之音,不由抿嘴笑新了笑新:“没有大学文凭也没关新系,可以继续读嘛。但能力倒是天生的,这孩子有点天分新。”
有点?何如月心想,是有好多点,哼哼。
当然,酒桌上不能吹太多,免得人家说自己胳膊肘往外拐。
余刚点头:“这个我同意小苏。这个丰峻多大年纪,上了几年班?”
“二新十三,上了八个月。”何如月抢答。
饶是余刚心思不很细腻,这下也听新出了端倪,笑新着望了一眼苏伊若,恰好对上苏伊若了然的眼神。
余刚笑新了:“那真是不容易,不到一年,就能把国家改革形势看透,是有点天分新。”
何舒桓听新余刚这么新说,知道他是听新说什么新内部消息了,问:“余刚啊,你肯定比我们知道得更早更多,有什么新消息也透露透露嘛。”
余刚道:“你们机械局的消息我是不知道,但电子局最近可能要搞市场试点,会拿几家企业出来,成立联合集团公司。”
“联合集团公司?”何舒桓反问。
何如月没问出声,但心里也着实新激荡。看来以前书里学过的,企业公司化运作,就要拉开帷幕。如果真是这样,那丰峻这一步,真是踩得又稳又准。
“主要还是为了开拓市场。我们的企业都输在规模,从供应到销售,都是政府计划调拨,很难激发企业活力。但如果把上下游渠道打新通,把业务相近的厂联合起来,成立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负责销售,实新力就会大大增强,我们的产品就可以和兄弟城市、兄弟省份的比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