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页

从某种角度上,秦砚还得感谢蒋德山,把“电影与文化”这个话题炒得人尽皆知,不需要他自导自演去推动社会舆论的发酵了。

等着网上对于秦砚的口诛笔伐持续了两三天,才有知名的电影媒体展出来发文说道:

“凭心而论《百家》这部电影,对于华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

文章从一开始就在特别坦诚地表明“《百家》的确有很多不符合事实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内核并没有过度的扭曲。”

“秦砚导演有一个观念是我特别认可的——任何一部电影都应该有自己准确的目标和全体,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获得全世界、所有人的喜欢。”

“那问题来了,《百家》除了赚钱以外,它还有没有自己的目标,我觉得是有的。秦导是想要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华国的文化。”

“什么叫做文化自信、文化输出?并不是我们强行把‘文化’塞在别人的嘴中,然后强迫让对方这些东西吞下去。”

“这种行为,只会带来别人的逆反心理。真正的文化宣传,应该让对方甘之如饴、趋之若鹜。”

“《百家》能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不是我们任何一个观众、任何一个专家可以直接做判断的,应该去看整个市场的反应如何。”

因为这篇文章提出的观念,大家开始思考秦砚和《百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时候秦砚适逢其会地发了一条微博——

秦砚:我希望全世界都能通过《百家》爱上华国历史,然后再一步步地去了解它。

这是很多文化工作者都说过的话,所以秦砚发了微博之后,并没有人觉得他狂妄自大,反而开始认真思考,把关注度放在现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