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20、30分钟的短片之中,《古宅》一个半小时的时长就足以击败大量的对手。
虽然我现在很讨厌秦砚,但我也承认《古宅》的质量相当过硬,这都是建立在场地、道具的精致之上,《古宅》这部作品起码花了十几万。
当年的大学生电影节,在国内特别重视,学校、政府都给了不少的资助。一个立项成功的电影,起码能够得到好几万。
而《古宅》的导演,主要演员都是平影的学生,你们肯定觉得《古宅》是平影的项目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对吧!
【一张老旧的照片jpg】
有趣的是我找到了当年在平影电影学院的立项名单,发现《古宅》根本就不是平影大学的参赛作品,而且一开始《古宅》就因为题材的敏感性而被平影筛下去了!
平影一直以秦砚为自豪,结果平影的处女作居然和平影没有丝毫关系,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还有一个你们肯定想不到的事情,《古宅》这部作品居然会是由平城大学向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进行推荐,甚至推荐信上面还盖着平城大学的官方印章。
百年名校的平城大学为什么会突然举荐一部电影去参加全球大学生电影节,这不同样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
更重要的是,我在当年的平城大学里面的活动资助预算中,并没有看到有对于电影拍摄的扶持,也就是说《古宅》从头到尾就没有得到国家的资金赞助,全部是私人投资。
可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和资助,秦砚这些大学生又没有任何的收入,到底是从何得到了拍摄电影的原始资金,这就不得不画上一个问号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秦砚用了任何违法的手段,只不过如果带着这个疑惑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大家恐怕会得到一个很有趣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