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一个群体同时向市场发出声音,用票房成绩让电影厂商看看到决心,那就可以影响资本的走向。
你说《地球要塞》是垃圾电影?不好意思,我们用票房来表明我们对于优秀电影的追捧。
当然现在这个群体还有明显的“秦砚色彩”,等哪天他们连秦砚也不再迷信,完全根据电影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那才是秦砚想看到的场面。
网上针对于《地球要塞3》的电影精彩剧情的介绍、原著小说传奇经历的科普,让《地球要塞3》的票房持续走高。
但对于秦砚不满的人肯定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任何都希望秦砚能够狠狠跌到一次。
既然《地球要塞3》质量过硬,他们就把目光转移到《生于淤泥》。他们第一目标都不是《生于淤泥》,毕竟两个重量型奖项让它难以下嘴。
在《地球要塞》热度持续走高的同时,《生于淤泥》也丝毫不弱。在微博前十话题中,也能够占据一两个席位。哪怕在推特、脸书上,也偶尔能够见到《生于淤泥》的名字。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两部电影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很多人在看完《3》之后,搜一搜影评立刻前往《生于淤泥》。
《生于淤泥》作为一部文艺片的票房居然还能不断上涨!它的票房曲线,让一些专门预测票房的业内人士都十分为难。
老实说,《生于淤泥》单独上映,全球票房能达到6000万美刀就已经算奇迹了,而现在破亿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儿。
这就是两部电影同时上映的好处,这也是任何一部文艺电影都不曾拥有的梦幻联动,其他文艺片都羡慕哭了,他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电影也有这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