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

这些演员看到秦砚给他们的合同时候,有不少演员都是第一次和秦砚合作,他们唯一的感叹就是:秦砚是疯子!

他们或多或少都拍过电影,像这么狠的条件,他们只在国内老一代导演那儿看到过。

拍完《生于泥泞》,他们真的有可能掉一层皮啊。真当他们非你秦砚不可吗?知不知道我去拍一部电视剧/电影,多轻松,能赚多少钱啊!

然后年轻演员都在咬牙切齿之中,签下了合同。

只有那些老一代、和秦砚合作过的演员,看着这些合同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他们发现秦砚还是以前那个秦砚,并没有因为拍了几年的商业片,就放松了对于电影质量的要求。

说实话,他们也忘了自己有多少年没有拍过这么严肃的电影,他们并不会觉得折磨人,反而有些怀念。

无论如何,试镜结束的第三天,所有的演员便定了下来,然后秦砚便按照合同要求,把所有演员聚集在一起,送往谢北杨所在的小县城培训去了。

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这可是一个极其严肃的电影,秦砚既然要拍的话,他就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剧组。

首先,便是为期一个半月的当地培训,学会当地的方言、改变自己的体态、模仿自己扮演角色职业……

他们要和谢北杨一样去体验生活,当一个个普通人,去感知《生于泥泞》所发生的背景。

秦砚绝对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要知道国内很多拍文艺片的导演,尤其是在上个世纪,那些导演要拍一部电影,真的要求演员要长时间去剧本环境中体验生活。

学习角色在具体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生活习惯,当地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