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商业电影类的奖项,主办方所公布出来的提名和网络上的播放量和受欢迎度,都是匹配的。
只能说秦砚很聪明地把这一次的奖项进行了商业和文艺的划分,毕竟其中最受欢迎的几部作品都是搞笑的电影。
单就从内容深度和电影水平来说,让他们获得“最佳电影”实在不太合适。
受欢迎程度完全取决于整个市场的审美水平,选择迎合市场,这就是商业片的特点之一,绝对不是什么寒碜之事。
当然也有一些提名和观众们的预期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像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
他们也说不上原因,只是单纯不喜欢这些提名的电影。
这还是青影节第一次所有作品对外公开,也是青影节第一次获奖作品接受全社会的审视。
无论是秦砚,还是承办单位平影,都希望最后的结果能够服众。
否则以后说“获得青影节xx奖项的xx导演”,谁会鸟你?如果奖项不能服众,那它就没有含金量。
其实秦砚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
比如秦砚和评委们沟通和商量之后,这一次的评审结果完全公开,连哪些评委参加了什么奖项的评审、最后的评审得分都属于公开信息。
这还是在电影节业内的一次尝试,毕竟为了保证评委们的独立判断,绝大部分的电影都不会公布相关信息。
青影节很特殊,是前辈对于后辈的评审,所以可以大胆点评。但如果是同行点评,那就麻烦了。
除此之外秦砚主动找上评委们,希望他们给提名电影做一个全面、客观、专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