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砚知道这个成绩在今年完全不够打,毕竟2002年可是会被誉为华国商业电影元年的年份,但是他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个数据已经基本上和2001年票房冠军《珍珠港》104亿持平,这无疑给整个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国内上映期间,关于《古宅》和秦砚的报道就没有停止过。媒体们极尽全力去吹捧秦砚,在他们口中秦砚都快成为国产电影的希望了,同时对于秦砚的下一步电影更加期待。
比起之前秦砚高调出境,秦砚突然一反常态,谢绝了一切的采访,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如果是上辈子的秦砚,恐怕还会为自己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但是现在的他,知道《古宅》的成功其实更多是天时地利人和罢了。
天时,入世之际、全球比赛。
地利,华国主场、国人吹捧。
人和,华影相助、名导蛰伏。
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一种声音说,《古宅》在国外都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那作为华国人必须要去支持。
当时华影集团的宣传部门也找过秦砚,问他是否要展开宣传,被秦砚直接拒绝。
这仅仅是一部恐怖片和爱国完全谈不上关系,他不希望强迫打着某些旗号去要求电影观众看自己不喜欢看的电影。
这也是他拍摄文艺片一直以来坚持的标准。
虽然拍摄文艺片是一件很艰苦、低回报的事,而且电影中也的确有导演所想要表达的深邃主题。
但上辈子几十年,秦砚从来没有说过文艺片就一定比商业片更加高雅,更没有站在道德或者是智商的高点,去鄙视、批判商业片的受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