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大学生尚且青涩,也无法组建标准团队来制作一部完整的电影。结果就是在三十分钟的短片之中很难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像之前秦砚所创作的《真凶》,完全把服装、道具、场景这些成本排除。他才敢去讲述一个四、五十分钟的故事,而这已经是他能够想到最为取巧的办法。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就算秦砚能够达到了摄影大师、大导演的水平,将最终的成片和拍摄所使用胶片的比例控制在1:3左右,那学校所资助的3万块钱也就只能够拍几十分钟的短片而已。
电影的每一帧都是钱,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以后的特效时代,同样适用于胶片时代。
而这一次秦砚为了突破胶片摄像带来的时间限制,秦砚选择了一件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拍摄设备,那就是dv摄像机。
第20章 恐怖片
刘正文转述器材管理负责老师的话:“如果你们没有胶片摄影机的话,直接拿dv数码作品参赛就好了。反正你们也只是一个不入流的队伍,用这种不入流的设备就好了。”
纵观整个电影发展史,从电影出现之后,胶片电影便一直占据着不容挑战的地位。
哪怕二十年后,面对完成自我革命与突破的数码技术,胶片电影依然如同贵族一样,散发着傲慢且迷人的气质。
不过科学的发展从来没有局限于胶片电影,更多可以进行画面记录的仪器被创造出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dv摄像机便横空出世。曾经有很多人预言,这是电影走进千家万户、人人都可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革命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