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孩子们靠在墙边,这么叉着腿,放空着听经韵,莫名就感觉呼吸都顺畅好多,空气一下变得好清爽啊,小小的身体也没有以前那么沉重了,总之就是舒服。

青福观坐落的这条小窄巷,聚居的都是秦淮最贫寒的人。

虽然享有自由,但日子过的未必能有大户人家的仆役好。一间茅草屋、牛棚,甚至茅厕外,都可能住着一整家人。

大人们白天忙碌养家,晚上得等到很晚才得闲,这时候再来找孩子,却突然发觉——原本从早到晚到处乱窜的小萝卜头呢?

你家看到了吗?没有,那他家呢?

互相间问了一圈,一直问到靠近青福观的人家,他们才知道:

“什么?一早就一起跑去青福观了?干嘛,闹事儿?也不能啊,一群小屁孩能有多大点精力。闹也闹不了这么久吧,也不晓得回家!”

“……啥?坐在墙角发呆?我家那二娃??他那屁股能挨板凳上半盏茶,我都得给祖宗烧高香了!”

“哎!小孩的事情谁能讲清楚,赶紧把娃儿带回来就行了!”

于是大家长们一块儿趁着月色,摸到青福观外去,正准备开口呵斥,待看清孩子时,又不约而同地噤了声。

孩子们两三个靠在一起,背倚着青福观的墙壁,睡得格外香甜,是哪怕在自家的床上也不曾有过的。

或许是条件太差,或许是小孩金贵,在这条无名的、被秦淮所遗弃的小巷,孩子总是格外容易生病、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