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页

书包里书籍在两个月里已经泡烂,但根据校服等等一系列推定,死者为9月12日失踪的李绪芳。

据调查,这口水井离大路有一定距离,距离进她爷爷奶奶村庄的道路有二十米左右,平时很少有人经过,也没有路灯。而且水井盖约有一百公斤重,平时一直盖在水井上,绝不可能是孩子自己贪玩掉了进去。

所以作为刑事案件立案后进行了尸检,尸检结果李绪芳颈部受到压迫窒息,全身有明显的死后伤痕,是窒息死亡后抛尸于井内。

第二位被害者杨璐,26岁,新婚不到三个月,超市营业员。

2004年2月10日搭乘巴士回家的途中失踪,与丈夫最后的聊天记录是晚上21点,说还有半小时到家,但丈夫凌晨一点回家时发现她都没到家。在电话迟迟打不通后,丈夫在一点半报警。失踪时长直发,戴着一条藏青色围巾,穿着白色羽绒服,白色t袖和牛仔裤。

2004年2月13日被发现陈尸于田地,双手双脚被反绑住,嘴上贴了绿色的胶带。由于隔了三天才发现,再加上围观村民较多,田地里到处残留着附近村民们的脚印。尸检结果是活埋引起的窒息死亡。

在查阅宗卷的同时,虞瑾佳也一一比对了爸爸的工作笔记。

当时因为心理障碍没能往下翻看,现在想要抓住真凶的决心大于恐惧后,一字一句认真细想的虞瑾佳便发现,爸爸在调查第二个凶杀案时就进行了侧写,认为凶手可能有犯罪历史,所以推测出这两个案件极有可能是一场连环杀人案。

被害者全是女性,而且尸体保存完整,并未受到侵害,并非性犯罪,从罪犯制服被害者的手段和作案的范围来看凶手犯案手法冷血、残暴。

而且每个案件都在暴雨日里犯罪,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应该是有预谋、有计划的故意杀人行为,而非激情冲动下的突发性犯罪。

所以认为凶手应为男性,有一定文化背景,且性格并非暴戾之人。

警方当时成立了专案组,但并没有把两个案子联系起来,首先怀疑的是熟人作案,收集了埋尸现场所有的脚印与杨璐的人际圈进行了对比,在一一调查无果后扩大了范围,采集了案发地点周围村庄和工厂里男性的脚印。

但是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并没有得到什么线索。案件调查也随之陷入了僵局,直到第三位被害者失踪。

第三位被害者陈惠莉,27岁,急诊科护士,结婚一年。

2004年7月30日晚上11点下班后搭巴士回家的途中失踪,丈夫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妻子一夜未归,在无法联系上妻子后立刻报警。失踪时微卷发,戴着一个红色小包,穿着黑色长裙和细高跟鞋。

一周后,遗体在稻田田埂里被发现。和第二名被害者一样,被发现时双手双脚被反绑住,嘴上贴了绿色的胶带。田地里也到处残留着附近村民们的脚印。尸检结果也同样是活埋引起的窒息死亡。

连环杀人案一般是有规律的,例如专挑红衣年轻女性下手,但山华连环杀人案,三名被害者互不相识,除了同样被害在暴雨夜里,被害者们的年龄、穿衣风格、被害时间、被害地点和行为模式也全都不规则。乍一看就像是无差别随机杀人。

可随机杀人不可能做到这么天衣无缝,凶手必然事先进行过踩点。

而第二位和第三位被害者都是搭乘巴士下车后失踪,所以警方也对巴士司机和常客一一进行了调查,对比了脚印,进行了测谎仪测试等等,但两个公交线路毫无交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于是也毫无所获。

唯有在案发现场两条马路的垃圾桶里,警方找到了凶手丢弃的有关第三位被害者的物证,其中被害者的身份证上有着不属于被害者的指纹,极大可能是凶手的指纹!

在迟迟找不到证据的情况下,这是案件唯一的突破口!案件进展似乎出现了曙光。

第四位被害者郭美霞,33岁,山华棉纺厂职工。

2005年1月19日遇害,第二天早上被同村村民发现陈尸在家附近小河的草丛里。被发现时双手双脚被反绑住,口鼻贴了绿色的胶带。尸检结果是胶带粘住口鼻导致窒息死亡。

第二和第三位被害者老公都通过监控确认了不在场证明,和其他失踪者也没有任何关联。只有调查到郭美霞前夫宋嘉德时,在他家里搜出了陈惠莉的粉色钱包,并且将宋嘉德的鞋子与案发现场的众多脚印作对比时,发现宋嘉德的脚印也出现在了前几个案发现场,在被害者身份证上也查验出了宋嘉德的指纹,于是将其锁定为重大嫌疑人。

作为重大嫌疑人,宋嘉德除了有物证之外,还有着强烈的作案动机:第一,曾经因家暴坐牢,性格冲动暴戾,有吸烟、赌博、酗酒等习惯。第二,妻子逃跑后在他坐牢时离婚,因感情纠纷有杀人动机。第三,是一名维修工人,常年混迹在各个工地,有足够的耐力和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