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政看了他一眼,竟然在吕不韦的发顶看到了几丝白发,心中叹道:“罢了,你起来吧,召集群臣商议此时究竟该怎么办吧。”

关中的一片野地上,灰头土脸的郑国面对着即将通水的一期工程,脸上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还对远在咸阳自己间谍身份暴露之事一无所知。

此时仍是春寒料峭,但修渠的工事边却是一番火热景象。

阿政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牛皮水囊正打算喝口水歇一歇,不远处便有一个同他一样灰头土脸的小吏向他跑来:“郑工,前面挖着挖着土又塌了,这该怎么办啊?”

郑国连忙把水囊拧好,咽下口中含着的水,道:“别、别急,我去看看、怎么回事,你领路。”

“哎哎——”小吏连忙应道,巴巴地替郑国引路。郑工领着他们修水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没想到这个朝廷派来的郑工虽然人长得白白净净、说话结结巴巴,但对修渠这事儿确实精通,无论中间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解决。

关中苦啊,不是旱就是涝,全年的收成只能勉强果腹。国中又要四处打仗,征粮纳税,关中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小吏身在此地长在此地,他只在心里盼着水渠能快点修好,那样地里有水就能长出庄稼了,他的父老乡亲也不用过得那么苦了。

郑国跟着小吏到了塌方的地方,他下了水渠,趴在地上仔细观察土质,又上了水渠看了周围的土质,又继续走远观察附近的地形,和施工的劳役们说出来该如何解决此事。他不像那些官大人们只会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经过他的解释,这些没读过书不识字的山野村夫一下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立刻又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一天都忙碌结束,郑国回到了自己住的帐篷,秦国派来照顾他的仆人已经去为他准备水食了。

用过晚食,洗漱过后,郑国躺在低矮的榻上,看着榻边放着的用木头和粘土捏造的水渠模型,不由叹了口气。自从他来到秦国为关中修渠以来,就再也没有得到过来自母国韩国的消息了。韩王命他为秦国修渠,用修渠这样消耗人力巨大的工程来削减秦国的实力,以作疲秦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