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个船花个几百万不算什么,如何呈现出被瞬间切割粉碎的画面,就这一个镜头,额外又花了接近一千万,如此烧钱只为了一两秒钟几个镜头切换的画面,放在哪一个剧组都不敢这么玩,全世界也唯有陈昊敢这么烧,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本这么去拍,换个人,想想就肝颤,用电脑特效来做多省钱省力。
这中间的差距,真的有那么大吗?
现场所有观众的反应,同一时间全世界所有观众的反应,未来上映期间所有观众的反应,就是最好的答案。
第1416章 意犹未尽
陈昊在片尾的出现,相当于是一个彩蛋的形式,他并没有确定的告知外界自己是否参演《三体》,罗辑这个角色看似没什么难度,实际演起来会非常的过瘾。
有很多的粉丝自发投票,认为如果老大要参演,最适合的角色必定是罗辑无疑。
结尾处的陈昊,一眼望穿世界的眼神,伴随着最后响起的叶文洁声音,第一部到此完结,以让观众觉得很完满的一种方式,完成了小说改编的拍摄,将因为小说而丧失掉的剧情悬念,硬生生扳回一部分,期待值没有丝毫减弱,反倒因为悬念而产生的期待值丧失掉,对未来第二部陈昊堪称鬼斧神工的执导方式,产生了额外的期待值。
陈昊的眼神,压住了三体入侵舰队的画面,让本可以作为最后画面的大宇宙,硬生生被提到了前面,可见包括他自己都是如何推崇这段表演。
星际航行中,你能想象得到三体文明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宇宙之中吗?
小说中,可一笔带过,可以只是描述一种气势,让读者自己去脑补你心中的三体文明,脑补你心中的三体生命体是什么样子。
电影不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呈现出来,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非常适用类似小说改编的电影,有小说作为底子和粉丝基础,你电影拍摄的起步就比别人高,受关注度也比别人高;有小说摆在那,你拍出来的东西就势必要被人拿来对比,好是正常的,大家觉得你符合了他们对小说的想象空间;不好就会被放大很多倍,觉得你完全辜负了大家的期待值,哪怕你电影还算可以,某一个重要的画面没有展示出来让大家失望,很容易就连累你整部电影的评价都跟着降低。
一路都是交口称赞的水准,到了最后,大家的期待值被不断的拉高,这过程不是一下子被拔高,是在不断的满意中不断的被拉高,三体文明的星际航行编队,陈昊专门是找了一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中以喜好科幻、喜欢航模、喜欢动手制作的孩子为主体,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想更高科技的存在,会是什么样的。
太深的东西孩子不懂,他给孩子布置的题目更为简单,你们去想一想一百年后二百年后,我们科技技术发展,能够造出来的宇宙飞船是什么样子。
孩子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大人们被一定程度的固定思维,想到宇宙航行,首先就被固定认知为我们要拥有的是宇宙飞船,是那种像是船体一样在宇宙中航行的物体。有影音图像传播的一代,从小就看类似的电影,很容易就被前人对宇宙环境的设定所影响。
怪异的形状和特殊的宇宙穿梭状态,给了大家很大的惊喜,也都知道陈昊肯定会在现实里制作类似的体验产品,没在银河总部看过和体验过的,都打定主意有时间去转一转,别的地方我们可能还要通过各种关系预约,能不能进得去还无法确定,但银河总部不怕啊,只要是华夏的同行,你诚心诚意的约一下,从来就没有被拒绝的。
从伊文斯在运河被“瞬间支离破碎”,到三体文明向着地球进发,再到最后时刻陈昊被以巨人视角的出现,一个画面比一个画面精彩,让人丝毫不觉得可以放松,从写小说开始就注意到了电影拍摄的主线连贯和续集拍摄问题,留下的一个个坑非常的准确,让大家对第二部充满了期待,在第一部看完的时候,在现场灯光亮起的时候,依旧还在品味着刚刚一幕幕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