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页

这就好比什么呢?

以前考中考的时候,想找老师培训一下,结果被拒绝了。

后来他另寻了名师,不仅考了好高中,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了个好大学。

这时候,原来的老师一脸嫌弃地拿了份参考答案过来:“呐,那个谁,不是我不想教你,是你资质太差,不信?我这答案放你面前你都看不懂。”

别人以为这是打脸,实际上,林总工他们求之不得。

不仅不接话茬,还麻溜地接过了答案,逆推回去。

领导们万万没想到,他们给出的反应是这样的,简直哭笑不得。

林总工在与陆子安他们商议过后,甚至让卓鹏插手,将这火燎得更大了些。

一时整个业界乌烟瘴气,各种唱衰他们工程的声音都有。

而这时,他们最后接头的安装,已经提上了日程。

四月,工程指挥部邀请包括同济大学孙院士、徐教授,同济校友叶院士在内的近百位专家,赴中山市参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合龙施工方案专家咨询(评审)会”,为最后12米沉管施工“把脉问诊”。

12米连接沉管的安装需要水文窗口,而水文窗口,在4月至5月期间,仅有两个。

也就是说,5月过后,伶仃洋就不再适宜安装作业。

最后接头的安装,需要海面风平浪静,需要晴空万里(能见度1000米以上),所以天气的短期预报、实时预报都要跟上。

在全部课题的汇报后,孙院士说:“尽管大家做得慎之又慎,但以下风险还请认真考虑:沉管最终接头下的基床土力学分析应该更深入研究,最终接头就位着床过程中的侧向水流力作用影响要受控,早期的结构沉降分析要准确。这些关键问题大家一定要研究透、把握好,用正确的结果来指导最终接头的安装施工。”

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