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页

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

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

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

当下便有些工匠按捺不住,直言想求陆大师让他们将这幅字拓下来,留作备用。

这字根本无须排版,直接可以用了!

陆子安也只是一时兴起之作,篆书他写得多了,以前做印章都是篆书,当下手一挥:“随意,你们自取便是。”

他一点也不担心这幅字会外流,如果真是拎不清的,根本没有来这场合的机会。

“我看您这一批瓷器里面,没有多少挂盘呀。”唐老忧心忡忡:“如果全部用来做瓷刻的话,会不会……”

陆子安眸光微闪,微微一笑:“我的理解,可能和普义上的瓷刻略有不同。”

唐老眼睛一亮:“有何不同?”

“瓷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门传统民间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陆子安目光温柔地看着桌上的刻刀:“古人做瓷刻,是从魏晋开始的。”

对瓷刻不大了解的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没一个人瞎咋呼。

剥玉啊,听着都好美的感觉。

如果玉是一层一层的,那么瓷刻,就仿佛是用刻刀在将玉质一层层剥离。

越来越通透,直抵灵魂深处。

“魏晋暑期,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精美瓷器。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廊,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陆子安沉吟着:“但他们一般很少运用色彩,大多是以墨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