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左边突出的一大块,他将其雕成了倚山而立的半边凉亭。

观众席爆发出一道喝彩,直觉陆子安挥刀潇洒自如,与旁人完全不一样,煞是好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评委席鸦雀无声,李大师微微皱眉看着陆子安手中的刀沉吟道:“你们看,陆子安的刀功……像是篆刻刀法吗?”

不,不像。

陆子安此时所用的刀法,他们竟完全认不出来,像留刀法,又不大像,反口圆刀?也不像。

事实上,这正是陆子安自行领悟的薄刃留刀法,这种刀法运刀时刀锋极锐刃极薄,存意而不存形,故无刀可言,只用于转折处之虚笔。

“这难道是陆云敬的私藏?如果真是这样,他就这般大喇喇地拿出来现,也未免太过愚蠢。”

李大师瞪了他一眼:“不可能,云敬会些什么刀法我还能不熟悉?而且这也不是他的风格。”

陆云敬最是讲究画面构造的合理性与细节雕琢的细腻,刻一刀看一刀,细工慢雕,做出的作品都极为精巧,但那是因为他惯用核雕,作品精细,虽然创作的过程断断续续的,但也不影响整体,所以看不出问题。

可是陆子安如今塑造的可是一整幅精雕作品,像他这般一气呵成的,根本就与陆云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只是想要形成陆子安这般气韵生动之感,需要一定时间与功力积淀,胸有成竹才能挥刀自如……”

评委们也不是瞎子,有没有真本事还是看得出来的,心里顿时对原本李大师所说的陆子安纯粹是瞎胡闹的说法有了怀疑。

而且与他们之前猜想的也完全不同,陆子安这一次没有着重雕刻人物,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景物的刻画上。

亭边有一棵高大的杨柳,柳树的枝条甚是纤细嫩幼,尖端轻轻点在了湖面,湖面荡出一圈圈的涟漪,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婉约的画面。

而在有了主题和内容后,陆子安也非常注重气质和精神的表现,他并没有直接描绘两个离别的人,但却于柳絮、于长亭、于这千里烟波中尽显萧索之意。